《感遇十二首(其一)·唐·张九龄》原文与赏析

唐·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 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 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 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 何求美人折!

读完这首诗,我们耳际仿佛回荡着一曲激动人心的兰桂颂!不是吗?作者自比兰佳,显示了坚贞拔俗的气节,由物及人,纵横对照,我们不感到这种精神的难能可贵吗?确实,作者浮沉宦海,感慨丛生,《感遇》十二首即为他罢相谪荆州长史后所作。诗人没有因为仕途失意而颓唐不振,他借兰、桂来寄托自己以美德自励、不求人知的思想情操,不失君子之志,无疑是可取的。

诗歌起首四句正面描写兰桂,以此作比设喻,为下面结出主意预作铺垫:兰草当春乃发,花叶繁茂;桂花迎秋而放,“皎洁”绝尘。兰吐清芬,桂溢芳香,多么可人啊!他们欣欣向荣,生机蓬勃,或者装点春光,或者打扮秋色,春秋二季自然地成为“佳节”了。诗人情注笔端,着意点染,为的是托物寄情。果然,五六两句引出了“林栖者”。他们遁迹山林,不求闻达,自然崇慕兰桂的品格,赞赏兰桂的风致,进而引为同调了。这是向正意的绝妙过渡,“林栖者”内涵丰富,作者其实置身其列,既关联前边的内容,又与下边的叙写丝丝入扣——“草木有本心”此句关纽全篇:以“草木”二字紧扣上面兰草桂木的描写,使诗歌脉络贯通;以“本心”二字拓展意蕴,引出“何求美人折”的结句,用草木的春荣秋茂,香飘芳逸,不是故作姿态,求人折取,来比喻贤者的志洁行芳,情操高尚,不是为了博取美名,求人赏识,显得蕴藉含蓄,悠然意远。

清人陈沆指出,张九龄的《感遇》诸篇,“类皆去国以后,泽畔之行吟,湘累之忠爱”,所以“椟重千秋,珠还合浦也”(《诗比兴笺》)。因此,我们欣赏此诗,不只看到作者意匠经营,结撰精妙,更重要的是探求作者的情性心声,以尚论道志为旨归,领悟诗中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