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柳·唐·贺知章》原文与赏析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歌创作要运用形象思维。比,是自《诗经》以来的传统手法,它为许多诗人所运用,为人民群众所熟悉、所欣赏。用生活中常见的、熟悉的事物来说明另一事物或描摹一种心情,可以使诗歌更具体、更形象、更生动。明代的李东阳说得好:“盖正言直述,则易于穷尽,而难于感发;惟有所寄托,形容摹写,反复讽咏,以俟人之得,言有尽而意无穷,则神爽飞动,手舞足蹈而不自觉。”(《麓堂诗话》)可见运用比喻是状物、叙事、抒情、言志的需要,是谋求强烈的艺术效果的需要。我国的优秀古典诗词之所以成为千古绝唱,前人的一些精采名句之所以传诵至今,不能不说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比、兴等手法的运用。

在这首《咏柳》诗中,诗人细致观察,巧妙联想,从生活中选择最熟悉的事物作比,描绘出了早春二月柳树的美好形象,抒写了诗人赞美春光的喜悦心情。在四句诗中,贺知章连用了三个比喻,个个贴切而新颖。起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把早春柳树青翠的颜色比作碧绿的玉石,一株株碧玉打扮成的高高的柳树,如同化妆过的美人婷婷玉立。次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把在春风中摇曳的柳条儿比作用绿色的丝线织成的千万条绦带,以通俗浅近的比喻进一步写出了柳树的枝条纷垂、袅娜多姿。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诗人宛转变化,提出了一个尖新而有情趣的问题,为引出佳妙的结句作了铺垫。最后一句“二月春风似剪刀”,是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也是这首诗中最新颖最奇绝的一个比喻。二月天气,春风送暖,万物复苏,杨柳吐出嫩绿的叶片,碧绿油亮,生意盎然,它们在一夜之间点缀满了柳树柔嫩的枝条。这是谁精心裁剪出来的呢?是“二月春风”。一问一答,出人意外,不仅把柳树描绘得意趣横生,也使整首诗歌大为增色。

元代的杨载在《诗法家数》中说过:“绝句之法,要婉曲回环,删芜就简,句绝而意不绝。多以第三句为主,而第四句发之,有实接,有虚接。承接之间,开与合相关,反与正相依,顺与逆相应。一呼一吸,宫商自谐。大抵起承二句困难,然不过平直叙起为佳,从容承之为是。至如宛转变化工夫,全在第三句,若于此转变为好,则第四句如顺流之舟矣。”贺知章的这首诗起承转合,婉曲回环,章法严谨又富于变化。前两句直接描写,第三句巧妙设问,最后一句妙语压卷。不愧为七绝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