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赵佑·书《书永清张乞人事》后》鉴赏

古文观止·赵佑·书《书永清张乞人事》后

嘉善周震荣宰永清,尝书张乞人事。

张乞人, 永清县南门外贫人也。父殁 【1】, 行乞养母, 止无庐舍, 穴土为居。会天大雪, 知县魏继齐过其处, 闻歌声出地中, 怪之。左右曰:“张乞人也。”呼出, 问之。答曰:“今日我母生辰, 歌以劝餐耳。”命车载其母子至官廨【2】。继齐母馈其母大布及栗, 继齐馈乞人钱十缗 【3】。乞人叩头曰:“官母赐我母, 不敢不受; 官赐我, 我不敢受。”继齐曰:“与其残杯冷炙, 日夕沿门也?”答曰:“残杯冷炙, 我母安之久矣,且无污也。我愚民, 不知此十缗, 官何所受之? 我母年八十, 我年六十有一。为官清白, 百姓足矣!”继齐惭汗下, 不复强授焉。为营室于城内金花巷, 将命居之。乞人负其母去, 不知所终。

于是仁和老友赵佑读而为书其后云。

乞而孝, 难已; 乞而廉, 尤难。观乞人之受官母赐, 不受官赐, 其真视万钟犹呼蹴哉【4】! 惟孝, 故能廉; 不廉, 不成其孝也。虽然, 乞人以乞养母, 官以官养母, 官母之赐乞母, 何莫非官之有所受以安其母? 乞人特推其安母之心, 以重官母, 亦善为官地也。官盍徐省其向所受之果【5】【6】安母, 母之安之亦如乞母乎, 则无独为乞人难也, 则犹幸此一官之知惭也。



【注释】

【1】 殁 (mo): 死。

【2】 廨 (xie): 古代称官吏办事的地方。

【3】 缗 (min): 古代成串的铜钱, 每串一千文。

【4】 蹴 (cu): 足踢而赐人以物。

【5】 果: 真的。

【6】 克: 能够。



【赏析】

阅读《书〈书永清张乞人事〉后》,应从人物关系来看文章的结构特点。

永清县南门外,有一个以行乞为生、以行乞养母的人,因其姓张,人称之为张乞人。当时,任永清知县的是魏继齐。魏继齐深为张乞人的品行所感动,于是才有对他的馈赠,与他的对话一段故事。嘉善人周震荣任永清县令的时候,曾经记载了张乞人的事迹,其主要内容就是张乞人以乞养母,拒绝魏继齐的馈赠,不接受为他营建的屋舍,负母去而不知所终等等。赵佑,仁和人,周震荣的好朋友。他读了周震荣关于张乞人事迹的记叙后,感慨万千,因而据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由这些人物的关系及事情的缘由始末,可以看出作者赵佑对文章内容安排的匠心。

开头一句话“嘉善周震荣宰永清,尝书张乞人事”,简明地交代了周震荣曾记载张乞人的事迹,亦扣紧了题目中“书永清张乞人事”的含义。这个“书”是周震荣所书,即记载。其后便是文章的中心部分,它引叙了周震荣记载的张乞人的事迹,尤其是他与知县魏继齐的关系。引叙结束处,作者写道:“于是仁和老友赵佑读而为书其后云”,这个“书”含有议论之意,从结构上看,显然是引出针对此事而发表的议论部分。文章的最后部分,就是作者的议论,因而本文的题目为《书〈书永清张乞人事〉后》。

本文的起承转合,过渡衔接相当清楚,所以文章的结构也一目了然。引叙部分是全文的基础,针对故事内容而发表的议论,更显作者见解的高深。这也是分析、欣赏本文的两个重点。

周震荣记叙张乞人的事迹,一是突出他的孝,二是突出他的廉。父殁而生活无所依,张乞人便行乞以养母;无安身之庐舍,张乞人便掘土穴而安居。这纯孝之举已值得称赞,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处于极度艰辛之中,却不忘庆贺母亲的生辰,乃至于欢歌而劝母亲进餐。因有此心,大大感动了知县魏继齐,于是用车把他们母子俩载回官邸,接着是官母用布、粟送乞母,县令用钱送乞人。魏继齐以为这是爱民之举,总可以得到感恩戴德;一般俗人或许会为张乞人遇此好官而庆幸,以为要饭的母子从此可以安身度日了。但张乞人不接受县令的赏赐,因为他不知道这十缗钱是县令从何处来的,何尝不知,他毫不隐讳地说:“为官清白,百姓足矣!”听罢此话,魏继齐便惭愧得汗如雨下。也就是说,当官的钱财来自贪贿,接受了这样的钱财等于污秽了自己的孝心与廉洁。张乞人宁可整日沿街乞讨以养老母,而不接受官吏贪贿而得的钱财,这是他品德高尚之处,这更足见他对官场的深透认识和对贪官污吏的愤恨。

周震荣从行动、语言两方面突出地揭示张乞人的思想品德,从而使一个以乞讨为生的下层平民的形象刹时高大起来,这高大形象的精神支柱就是孝和廉。文章从行动上突出张乞人的孝, 从语言上突出张乞人的廉。写行动较显露, 写语言却暗含,两者互为补充, 使人物有血有肉。这是《书永清张乞人事》一文对人物刻画的成功之处, 赵佑引叙这段文字, 是对周震荣记叙的肯定、赞赏, 但更重要的是为自己的议论奠定了事实依据。

“乞而孝, 难已; 乞而廉, 尤难”, 这是多么深刻的论断! 作者赵佑以十个字高度地概括了周震荣记叙的张乞人事迹的核心。他赞颂张乞人的孝, 更赞颂张乞人的廉。由此, 他围绕着孝与廉发表了自己鲜明的看法。

《孟子》有 《鱼我所欲也》 一文, 其中有“呼尔而与之, 行道之人弗受; 蹴尔而与之, 乞人不屑也”一句, 说的是有志气的人宁死也不屑于接受他人轻蔑的赏赐, 张乞人就是这么一个不受呼蹴之赐的乞人。孝是他廉的基础, 廉是他最大的孝, 正如作者所说:“惟孝, 故能廉; 不廉, 不成其孝也。”但赵佑对张乞人的孝还有更深刻的论述: 乞人以乞养母, 那是心安理得的,为官的以俸禄养母, 也认为是心安理得的, 但做官的如果是用贪贿而得的钱财来养母, 做母亲的又该做何感想呢? 这种建立在贪贿之上的孝, 不但不是孝, 而是对孝的最大的亵渎。因此, 作者以为张乞人接受官母赐给他母亲的布、粟, 只是推及自己的孝心而敬重官母之心, 并没深思官母的所赐是否乃为官的贪贿而得的财物。这样就把廉置于比孝更重要的位置上, 进而作者希望官吏们能想一想自己用以养母的钱财能否让母亲心安, 官母的心安与靠儿子行乞而生存的乞母的心安是否相同。是啊, 官吏们要真正做到不贪, 那恐怕比张乞人行乞养母更难了。魏继齐听张乞人的诘问而知惭愧, 说明他良心尚在, 说明他将不贪贿而成廉洁的官吏。

“为官清白, 百姓足矣!”作者由孝论及到廉, 其真正目的在于希望官吏廉政, 造福百姓, 因此也大大深化了记叙部分的含义, 阐明了自己的政见。这是 《书<书永清张乞人事>后》的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