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苏轼·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鉴赏

古文观止·苏轼·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

臣等猥以空疏【2】, 备员讲读【3】 。圣明天纵【4】, 学问日新。臣等才有限而道无穷, 心欲言而口不逮【5】。以此自愧, 莫知所为。窃谓人臣之纳忠, 譬如医者之用药: 药虽进于医手, 方多传于古人; 若已经效于世间, 不必皆从于己出。

伏见唐宰相陆贽, 才本王佐【6】, 学为帝师【7】;论深切于事情, 言不离于道德; 智如子房而文则过【8】, 辨如贾谊而术不疏【9】; 上以格君心之非【10】, 下以通天下之志。但其不幸, 仕不遇时。德宗以苛刻为能【11】, 而贽谏之以忠厚; 德宗以猜忌为术, 而贽劝之以推诚; 德宗好用兵, 而贽以消兵为先; 德宗好聚财, 而贽以散财为急。至于用人听言之法, 治边御将之方, 罪己以收人心, 改过以应天道,去小人以除民患, 惜名器以待有功【12】; 如此之流,未易悉数, 可谓进苦口之药石【13】, 针害身之膏肓【14】。使德宗尽用其言, 则贞观可得而复【15】

臣等每退自西阁 【16】, 即私相告, 以陛下圣明,必喜贽议论。但使圣贤之相契, 即如臣主之同时。昔冯唐论颇、牧之贤【17】,则汉文为之太息;魏相条晁、董之对【18】,则孝宣以致中兴。若陛下能自得师,则莫若近取诸贽。夫六经三史【19】、诸子百家,非无可观,皆足为治;但圣言幽远,末学支离【20】,譬如山海之崇深,难以一二而推择。如贽之论,开卷了然,聚古今之精英,实治乱之龟鉴【21】。臣等欲取其奏议, 稍加校正, 缮写进呈【22】。愿陛下置之坐隅【23】,如见贽面;反复熟读,如与贽言;必能发圣性之高明, 成治功于岁月。臣等不胜区区之意【24】,取进止【25】



【注释】

【1】陆贽:字敬舆,苏州嘉兴(今属浙江)人,唐代著名政论家。唐德宗时官至宰相。死后谥号“宣文”,故后世称为陆宣公。他的《陆宣公奏议》以见解精辟,文笔流畅为后世推重。

【2】猥:谦词,辱。这里指玷辱职守的意思。

【3】讲读:指翰林院的侍讲学士和端明殿的侍读学士,职责是讲论经史。以备皇帝询问。

【4】天纵:天禀,常用为谀美帝王之辞。

【5】逮:到,及。

【6】王佐:帝王的辅佐。

【7】帝师:帝王的老师。

【8】子房:张良。汉初政治家,智谋出众,曾辅佐刘邦入关灭秦,封为“留侯”。

【9】贾谊:西汉政治家和文学家。曾任太中大夫,太傅等官。

【10】格:纠正。

【11】德宗:唐德宗李适(kuo)。

【12】名器:古时表等级的称号和车马、服饰、礼仪、制度等。前者称名,后者称器。

【13】药石:治病的药物和砭(bian)石(石针)。喻规劝改过的话。

【14】针:治疗之意。膏肓(huang):古代医学上把心尖脂肪称为膏,心脏和隔膜之间称肓,认为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

【15】贞观:唐太宗李世民年号,史称“贞观之治”。

【16】 西阁: 侍郎等所居的官署。

【17】 冯唐: 西汉文帝时任中郎署长。曾向汉文帝称道廉颇, 李牧,文帝听后, 为得不到这样的名将以抵御匈奴而叹息。颇, 廉颇, 战国时赵国名将。牧, 李牧, 战国末年赵国名将。

【18】 魏相: 西汉大臣。汉宣帝时为丞相, 屡次条陈, 谈及晁错、董仲舒等的言论, 要求予以实施。晁: 晁错, 西汉政治家。董; 董仲舒, 西汉哲学家, 今文经学大师。

【19】 六经: 指 《书》、《诗》、《易》、《礼》、《春秋》、《乐》六部儒家经典。三史: 指《史记》、《汉书》、《后汉书》。

【20】 末学: 与经学相对而言, 指诸子的书和史书。

【21】 龟鉴: 借鉴。龟: 古代用龟甲占卜, 以辨吉凶。鉴: 镜。

【22】 缮写: 抄写。

【23】 坐: 通“座”。坐隅: 座位旁边。

【24】 区区: 犹“拳拳”, 诚心。

【25】 取进止: 听候决定。取, 听取; 进止: 进退。



【赏析】

“札子”这一名称在宋代才开始出现, 是奏疏的一种, 即臣属写给皇帝的书信。宋哲宗元祐八年 (1093), 苏轼充任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 主礼部尚书。本文是他与吕希哲、吴安礼、吕祖禹等人为校正陆贽的奏议一事而呈给宋哲宗的札子。

早在唐德宗李适的贞元年间, 有一位政治家虽不以文学知名, 却以其真挚而曲畅的骈体奏仪为当代所称, 对后世影响也非常深远, 这就是陆贽。陆贽之文流传至今的有 《陆宣公翰苑集》二十二卷, 他的这种骈体官牍, 朝廷文书, 言事则周密详尽, 说理则深刻精察, 而皆达之以情, 委婉曲折, 细入毫芒, 然而词无所避, 意无所隐, 彼我上下之心得以由此而沟通, 莫或扦格。他的文章不用典, 不征事, 以自己的浅近、平淡、朴实,醇厚的语言, 写出内心欲达之事理和情致。因此, 陆贽的奏议之所以为时所重, 为后世所称, 只因“真意笃挚, 反复曲畅, 不复见排偶之迹”(《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卷十五)。《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五十于《翰苑集》二十二卷曰:“宋祁作贽传赞, 称其论谏数百篇, 讥陈时病, 皆本仁义, 炳炳如丹青, 而惜德宗之不能尽用”。及至《新唐书》、《资治通鉴》的写作都受了陆贽文风的影响, 唐以后, 骈文长期通用于朝廷制诰和臣庶奏章, 恐怕陆贽的《翰苑集》也多少起了一定的作用吧。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较为软弱, 无所作为的朝代。宋哲宗时期北宋新旧党争使百姓遭殃, 国家受害.宋哲宗元祐元年 (1086), 以司马光为首的旧党执政,苏轼被召回京,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兼侍读,主张对王安石的新法“参用其长”,卷入了新旧党争的政治漩涡中。而锐意政治改革的苏轼,对宋王朝的财乏、兵弱、官冗和赋役不均、皇族奢靡、边防空虚等问题,提出了加强法制、督察百官,教民战守,限制皇权、抑制兼并等一系列改革主张。因此,苏轼进札子建议哲宗读陆贽的奏议,意在晓谕哲宗从中学习治国之术,不作唐德宗那样的昏庸之主。

《札子》全文共分三段,简明扼要,层层剖析,广征史事,雄辩滔滔。首段说明进札子的缘由,谦恭为怀,字斟句酌。认为“人臣之纳忠,譬如医者之用药”,虽然药由医生亲手开出,但药方多是继承于古人。因此,“若已经效于世间,不必皆以于已出。”说明鉴古治今的道理。

第二段首先剀切详明地叙述了陆贽才学宏博,“才本王佐,学为帝师”,“智如子房而文则过,辨如贾谊而术不疏。上以格君心之非,下以通天下之志”。紧接着又阐述了陆贽奏议对德宗的威力。“德宗以苛刻为能,而贽谏之以忠厚;德宗以猜忌为术,而贽劝之以推诚;德宗好用兵,而贽以消兵为先;德宗好聚财,而贽以散财为急。”及至用人、治边、改过、除民患等方面,陆贽对德宗都有劝陈规谏的奏议,用心之良苦,治世之精深,可见一斑。如果唐德宗能够尽用其言,就能再次看到贞观之治的盛世。

第三段则把宋哲宗、陆贽和作者放在同一境遇中,希望哲宗明睿,能体味陆贽奏议中的良苦用心,“但使圣贤之相契,即如君主之同时”,期望哲宗“若陛下能自得师,则莫若近取诸贽。”接着作者又指出为什么在浩翰书史中唯独推荐陆贽奏议的理由,认为六经、三史、诸子百家虽皆有可取之处,但都艰涩难懂,不能了然胸臆。“譬如山海之崇深,难以一二而推择。”陆贽的奏议则不同,它不仅语言明白简洁,“开卷了然”,而且知识丰富,切中要害。“聚古今之精英,实治乱之龟鉴”。至此,又把推荐陆贽奏议的缘由深化一层,推进一步,照应了开头。

其实,作者极力推崇陆贽,实际上是以陆贽自比。陆贽所写的各种类型的奏议也就是作者意欲草就的文章,作者是带着满腔热望和要表达的肺腑之言推荐陆贽奏议的,因此,其真情实意沛然流于纸上。

在写作手法上,本文文理自然,恣态横生,文中援引史实,娓娓而谈。如“昔冯唐论颇牧之贤,则汉文为之太息。魏相条晁、董之对,则孝宣以至中兴。”文中还运用比喻,贴切明了,对照鲜明,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如“窃谓人臣之纳忠,譬如医者之用药”,“进苦口之药石,针害身之膏肓”等,使得情、景、事、理浑然一体,布局构思不拘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