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郑燮2
以人为可爱,而我亦可爱矣;以人为可恶,而我亦可恶矣。东坡一生觉得世上没有不好的人,最是他好处。愚兄平生漫骂无礼,然人有一才一技之长,一行一言之美,未尝不啧啧称道。橐中数千金3,随手散尽,爱人故也。至于缺阨欹危之处4,亦往往得人之力。好骂人,尤好骂秀才。细细想来,秀才受病,只是推廓不开,他若推廓得开,又不是秀才了。且专骂秀才,亦是冤屈。而今世上那个是推廓得开的?年老身孤,当慎口过。爱人是好处,骂人是不好处,东坡以此受病,况板桥乎! 老弟亦当时时劝我。
1 淮安:地名,在江苏省。墨:即郑墨,字五桥,郑板桥堂弟。2 郑燮(1693-1766):字板桥,清代著名画家、诗人。有《郑板桥集》。3 橐(tuo):袋子。4 缺阨(e):困穷,欹(qi)危:危难。
【析点】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生性落拓不羁,经常“放言高谈,臧否人物,以是得狂名”。乾隆元年(1736)中进士。四年后,四十八岁的郑板桥入京待选。这封信便是他途经淮安时,在船上写给惟一的亲人、比自己年幼二十五岁的堂弟的。
信中作者以自警、自解、自戒之言与阿弟侃侃而谈,既是对大半生的回顾,也是对即将开始的为官生涯的心理准备。信中强调与人为善,以德待人。作者自幼家贫,久居民间,深知民生疾苦,故有一颗难能可贵的爱民之心。由于“爱人故”,他常常是“橐中数千金,随手散尽”,以至晚年竟无立锥之地,而寄居同乡斋第;即使后来由于“爱人故”,赈救饥民而丢官弃职也终无悔意。对于自己“爱骂人”,信中以“而今世上那个是推廓得开的”来自解自劝。作者明知“骂人是不好处”,并以“东坡以此受病”自警,然而正如东坡屡遭贬谪依然“言必中当世之过”一样,待一年后板桥做了县官,进一步接触社会的黑暗,他便情不自禁,化胸中的愤懑与不满为作品中的嬉笑怒骂,全然忘记了“慎防口过”,而不顾一切地揭发和鞭挞那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了。
正如清人郑方坤所言:“板桥徒以狂故不理于口,然其为人内行醇谨。”他的家书写得忠厚恳挚,直达肺腑,抒情议论,脱口而出,体现了板桥打破陈规定矩、自由抒写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