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文宗·图帖睦耳《自集庆路入正大统途中偶吟》

穿了氁衫便着鞭, 一钩残月柳梢边。

二三点露滴如雨,六七个星犹在天。

犬吠竹篱人过语,鸡鸣茅店客惊眠。

须臾捧出扶桑日,七十二峰都在前。

[注释]

①集庆路: 行政区域,元置,治所在今南京市。

②氁衫: 明陶宗仪《粗耕录》十一《采绘法》: “凡调合服饰器用颜色者,……氁子, 用粉土黄檀子入墨一点;……氁,用紫花底、 紫粉搭花样。”氁衫, 盖以此类服色为衫, 或用毛缎制成。

[赏析]

据《月山诗话》,此诗或误载入明太祖集中,题曰 《早行诗》,且窜易十数字。其文作:“忙著征衣快著鞭,转头月挂柳梢边。两三点露不为雨,七八个星尚在天。茅舍鸡鸣人过语,竹篱犬吠客惊眠。等闲拥出扶桑日,社稷山河在眼前。”姑录之以备参阅。此诗作于自集庆路入京师途中。据《元史》致和元年 (1328) 泰定帝去世,燕帖木儿遂遣使迎怀王图帖睦尔自江陵入继大统(帝位),诗即作于此时,笔墨所及,便显得分外欢快。

首句从著鞭登程起笔,带出本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穿了氁衫便着鞭”,匆急之中透着潇洒。”一钩残月柳梢边”,起行的时间借景点出。

次二句是很工巧的一联:“二三点露滴如雨,六七个星犹在天。”上句写展露,下句写残夜,“二三点”、“六七个”,笔下轻灵疏俊。五代卢延 《逊山寺诗》 曰: “两三条电欲为雨,四五个星犹在天。” 宋辛弃疾 《西江月》词曰: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文宗诗句虽依傍前贤而出,要在贴妥自然,切于其情其景。

“犬吠竹篱人过语,鸡鸣茅店客惊眠。”犬吠鸡鸣与人声杂写,同上一联对照,正是一动一静,动衬托静,静衬托动。细细玩味,静的是景是夜,动的是人是心。颈联、颔联勾画出一幅村野夜行图,自有喜人之处。

全诗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从“一钩残月柳梢边”,到“六七个星犹在天”,引出 “须臾捧出扶桑日”— 旭日东升,金光万道。此刻,远远近近的山峦全都现出的千姿百态的身影,随之而来的将是一个辉煌的白昼。线索连续紧密,给人一种促急之感。主人公行色匆匆且心情煞是畅快,因为他是赴京登上宝位,成为一代帝王,难怪乎诗句中有自得之情却并无闲适之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