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宗—赵构《渔父词(其二)》

薄晚烟林澹翠微,江边秋月已明晖。纵远柂,适天机,水底闲云片断飞。

[赏析]

此词描绘渔父秋日生活。起句以优美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秋景图:日落西天,烟笼远树,山气青翠,秋水涟漪,秋月皎洁,多么静谧、恬美! 作者善于以精炼准确的词语描绘景物,这两句所写之秋景,不仅有空间的转移,而且有时间的变化。“薄晚烟林澹翠微”描绘傍晚的秋景。以 “烟”字修饰树林,生动地表现了时近傍晚,树木在暮霭沉沉之中,所呈现的烟雾朦胧之美。“翠微”指山色青翠,加上一个 “淡”字,亦显示出黄昏时刻青翠山峦的淡雅之貌。“江边秋月已明晖”,画笔转移,空间由翠山烟林转向江边秋月,从而也展示了时间的推移山傍晚进入夜间。这里秋江在秋月的朗照下,更清澈澄明,秋月在秋江的辉映中,更皎洁明朗,真是月光映水,水光接天。

作者把秋夜的背景精心描绘之后,又将主人公 一位“纵远柂,适天机”的渔父纳入画面中。他放开船舵,任一叶扁舟飘荡在茫茫碧波之上,他适应自然规律,而无所追求。作者笔下的渔父,不是“独钓寒江雪”,也不是“出入风波里”,而是纵一苇于茫然,不知所忧,不求所往,似乎驾长风,羽化而登仙。当然这一形象,又是文人眼中的渔父形象,作者通过这一安然无忧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安适隐逸生活的向往,对颠簸动荡生活的厌倦。作者即位于国家危难之时,父兄被虏北去,金兵屡犯,大内常迁,每每如丧家之犬。如建炎三年(1129)二月,金破天长军 (今安徽天长县),赵构得报,即披衣戴盔逃遁,宫人里散,城中大乱,军民争斗奔窜而死者,不可胜数。构逃至瓜州镇 (在今邗江县南),即乘小舟渡江至京口(今镇江市)。时百宦未至, 仅内侍数人, 禁军无一从者 从行者无寝具, 而一国之君的赵构,此时仅以貂裘卧覆各半以御寒。几日之内,又从京口奔至钱塘。一月之内, 几处颠簸逃亡。 三月, 惊魂稍定, 又有统制苗傅、 刘正彦发动兵变,逼构禅位,构遂禅位于年方3岁之太子赵敷,时北风劲吹,构居室无帘帷,坐一竹椅上扼腕叹息。直至四月,勤王师至,构才复位。这动荡颠簸的生活,这生死难卜的岁月怎不令他惊慎、厌倦?

结句“水底闲云片断飞”,是以闲云缱绻的艺术形象,进一步烘托渔父的闲适自足、自乐其乐。“水底”两字,展示出闲云舒卷自如的形象是渔父乘扁舟时低首所见的水中侧影。水中侧影除闲云外,可能还有其他,然而作者一并剪除了,只留下“闲云”;“云”前贯以“闲”字,不仅形象地勾出白云舒卷自如之态,而且还有力地揭示了渔父闲适自愉的精神状态。“片断飞”写得尤为精妙,既生动地勾出白云忽聚忽散、翩翩飞动之势, 又从闲云舒卷飞翔的形象中, 暗示了船行之速。 这缱绻的白云寄托了作者遗世之思,使他摆脱了世事纷纭的烦恼,皈依到大自然的怀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