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孔尚任传奇《桃花扇》原文|注释|译文|翻译|鉴赏

戏曲·孔尚任传奇《桃花扇》原文|注释|译文|翻译|鉴赏

却奁



【夜行船】(末)人宿平康深柳巷,惊好梦门外花郎。绣户未开,帘钩才响,春阻十层纱帐。

下官杨文骢,早来与侯兄道喜。你看院门深闭,侍婢无声,想是高眠未起。(唤介)保儿,你到新人窗外,说我早来道喜。(杂)昨日睡迟了,今日未必起来哩。老爷请回,明日再来罢。(末笑介)胡说! 快快去问。(小旦内问介)保儿,来的是那一个? (杂)是杨老爷道喜来了。(小旦忙上)倚枕春宵短,敲门好事多。(见介)多谢老爷,成了孩儿一世姻缘。(末)好说。(问介)新人起来不曾? (小旦)昨晚睡迟,都还未起哩。(让坐介)老爷请坐,待我去催他。(末)不必,不必。(小旦下)

【步步娇】(末)儿女浓情如花酿,美满无他想,黑甜共一乡。可也亏了俺帮衬,珠翠辉煌,罗绮飘荡,件件助新妆,悬出风流榜。

(小旦上)好笑,好笑! 两个在那里交扣丁香,并照菱花,梳洗才完,穿戴未毕。请老爷同到洞房,唤他出来,好饮扶头卯酒。(末)惊却好梦,得罪不浅。(同下)(生、旦艳妆上)

【沉醉乐风】(生)这云情接着雨况,刚搔了心窝奇痒,谁搅起睡鸳鸯。被翻红浪,喜匆匆满怀欢畅。(合)枕上余香,帕上余香,消魂滋味,才从梦里尝。

(末、小旦上)(末)果然起来了,恭喜,恭喜!(一揖,坐介)(末)昨晚催妆诗句,可还说的入情么?(生揖介)多谢!(笑介)妙是妙极了,只有一件。(末)那一件?(生)香君虽小,还该藏之金屋。(看袖介)小生衫袖,如何着得下?(俱笑介)(末)夜来定情,必有佳作。(生)草草塞责,不敢请教。(末)诗在那里?(旦)诗在扇头。(旦向袖中取出扇介)(末接看介)是一柄白纱宫扇。(嗅介)香的有趣。(吟诗介)妙,妙! 只有香君不愧此诗。(付旦介)还收好了。(旦收扇介)

【园林好】(末)正芬芳桃香李香,都题在官纱扇上;怕遇着狂风吹荡,须紧紧袖中藏,须紧紧袖中藏。

(末看旦介)你看香君上头之后,更绝艳丽了。(向生介)世兄有福,消此尤物。(生)香君天姿国色,今日插了几朵珠翠,穿了一套绮罗,十分花貌,又添二分,果然可爱。(小旦)这都亏了杨老爷帮衬哩。

【江儿水】送到缠头锦,百宝箱,珠围翠绕流苏帐,银烛笼纱通宵亮,金杯劝酒合席唱。今日又早早来看,恰似亲生自养,赔了妆奁,又早敲门来望。

(旦)俺看杨老爷,虽是马督抚至亲,却也拮据作客,为何轻掷金钱,来填烟花之窟?在奴家受之有愧,在老爷施之无名;今日问个明白,以便图报。(生)香君问得有理。小弟与杨兄萍水相交,昨日承情太厚,也觉不安。(末)既蒙问及,小弟只得实告了。这些妆奁酒席,约费三百余金,皆出怀宁之手。(生)那个怀宁?(末)曾做过光禄的阮圆海。(生)是那皖人阮大铖么?(末)正是。(生)他为何这样周旋? (末)不过欲纳交足下之意。

【五供养】(末)羡你风流雅望,东洛才名,西汉文章。逢迎随处有,争看坐车郎。秦淮妙处,暂寻个佳人相傍,也要些鸳鸯被、芙蓉妆;你道是谁的,是那个南邻大阮,嫁衣全忙。

(生)阮圆老原是敝年伯。小弟鄙其为人,绝之已久。他今日无故用情,令人不解。(末)圆老有一段苦衷,欲见白于足下。(生)请教。(末)圆老当日曾游赵梦白之门,原是吾辈。后来结交魏党,只为救护东林。不料魏党一败,东林反与之水火。近日复社诸生,倡论攻击,大肆殴辱,岂非操同室之戈乎? 圆老故交虽多,因其形迹可疑,亦无人代为分辩。每日向天大哭,说道:“同类相残,伤心惨目,非河南侯君,不能救我。”所以今日谆谆纳交。(生)原来如此,俺看圆海情辞迫切,不觉可怜。就便真是魏党,悔过来归,亦不可绝之太甚,况罪有可原乎! 定生、次尾,皆我至交,明日相见,即为分解。(末)果然如此,吾党之幸也。(旦怒介)官人是何说话,阮大铖趋附权奸,廉耻丧尽;妇人女子,无不唾骂。他人攻之,官人救之,官人自处于何等也?

【川拨棹】不思想,把话儿轻易讲,要与他消释灾殃,要与他消释灾殃,也堤防旁人短长。官人之意,不过因他助我妆奁,便要徇私废公;那知道这几件钗钏衣裙,原放不到我香君眼里。(拔簪脱衣介)脱裙衫,穷不妨;布荆人,名自香。

(末)阿呀! 香君气性,忒也刚烈。(小旦)把好好东西都丢一地,可惜,可惜! (拾介)(生)好,好,好! 这等见识,我倒不如,真乃侯生畏友也。(向末介)老兄休怪,弟非不领教,但恐为女子所笑耳。

【前腔】(生)平康巷,他能将名节讲;偏是咱学校朝堂,偏是咱学校朝堂,混贤奸不问青黄。那些社友平日重俺侯生者,也只为这点义气;我若依附奸邪,那时群起来攻,自救不暇,焉能救人乎?节和名,非泛常;重和轻,须审详。

(末)圆老一段好意,也还不可激烈。(生)我虽至愚,亦不肯从井救人。(末)既然如此,小弟告辞了。(生)这些箱笼,原是阮家之物,香君不用,留之无益,还求取去罢。(末)正是“多情反被无情恼”,“乘兴而来兴尽还。”(下)(旦恼介)(生看旦介)俺看香君天姿国色,摘了几朵珠翠,脱去一套绮罗,十分容貌,又添十分,更觉可爱。(小旦)虽如此说,舍了许多东西,倒底可惜。

【尾声】金珠到手轻轻放,惯成了娇痴模样,孤负俺辛勤做老娘。(生)些须东西,何足挂念,小生照样赔来。(小旦)这等才好。

(小旦)花钱粉钞费商量,(旦)裙布钗荆也不妨。

(生)只有香君能解佩,(旦)风标不学世时妆。

孔尚任(1648—1718)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岸堂,清世祖顺治五年生,山东曲阜人,为孔子六十四代孙。少时聪慧,博识多闻,康熙二十三年(1684)因在曲阜御前讲经而受康熙赏识:“孔尚任等陈书讲说,克副朕衷,着不拘定例,额外议用。”遂由一个普通监生擢任为国子监博士。

他出生于明清易代之际,幼时就受有亡国易代之痛的影响。康熙二十五年(1680)随工部侍郎孙在丰去淮扬治河,看到了官场的黑暗人民的痛苦。官场生活,逐步使他看到统治集团上层斗争的激烈。同时由于结识了一批遗民,有的成为至交,深受思想熏陶,增强了民族意识;游览了历史名城南京(康熙二十八年),南朝晋、宋、齐梁、陈短命早亡和明孝陵等南明遗迹更增加他的亡国之恨。经十年经营,三易其稿,名作《桃花扇》传奇终于康熙三十八年问世,名振文坛。会稽金植题诗赞云:“两家乐府盛康熙,进御均叼天子知。纵使元人多院本,勾栏多唱孔、洪词。”饮誉京华,“叼天子知”后,旋即罢官归田,卒于康熙五十七年正月,享年71。著有传奇《小忽雷》(与人合作)、《桃花扇》和诗《湖海集》等。

《桃花扇》系清代传奇名作,与洪昇《长生殿》齐名,有“南洪北孔”之称。这是个历史剧,以弘光王朝兴亡的始末为背景,以复社文人侯方域与秦淮歌妓李香君悲欢离合爱情为线索展开故事,歌颂了坚持民族气节的史可法和下层人民,揭露鞭挞了祸国殃民的马士英和阮大铖,对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错误地采取了否定态度。剧中的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以及所反映的矛盾斗争基本上都是真实的。因此,孔尚任在《桃花扇凡例》中说:“稍有点染,亦非乌有子虚之比。”《却奁》是《桃花扇》的第七出,是侯、李爱情故事线上的重要一环。它对于完成“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主题思想的表达,对于李香君形象的塑造,起了重要的作用。

《却奁》的故事是这样发展来的: 原光禄卿阮大铖因依附过阉党魏忠贤,为士林所不齿。被废为民以后,在南京置宅赋闲,暗中却积极活动,希图东山再起。一日至文庙丁祭,恰遇吴次尾等几个复社文人,他们说他与祭是唐突先师,玷辱斯文,因而让他饱受了一场羞辱。阮大铖为改变自己的尴尬处境,湔洗身上的污点,听从杨龙友的建议,出资替吴次尾、陈定生的至交侯方域梳拢秦淮第一佳丽李香君,以利与诱使侯为他解围。在杨龙友的精心安排下,侯方域只凭着两袖清风,而得以翠楼眠香。上头日的翌日清晨,杨龙友就来到了侯、李住处。于是,有了《却奁》的情节。

这出戏的上半部分,作者不惜花费大量笔墨描写侯方域依红偎翠的喜悦。在珠翠辉煌、罗绮飘荡的平康巷中,侯方域“儿女浓情如花酿,美满无他想”,经过了云情雨况后,“喜匆匆满怀欢畅”。面对着妙龄绝色的香君,他为自己没能够金屋藏娇委屈了这样一位姝丽而感到歉疚。这种情态若在平常是无可指责的,一个男子因获得了美丽姑娘的爱情而欣喜若狂有什么不对呢?然而,此时不是平常的日子。崇祯十六年,正是国家内外危机深重的时候,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势如破竹,问鼎北京;关外满清贵族屡挑衅端,觊觎中原,明王朝如同狂风恶浪中的一只破船,沉没的迹象已明。然而,身为复社党人的侯方域,却仍在此时买笑秦楼,征歌楚馆,流连于风月之中,“学金粉南朝模样”,把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前途置于脑后。这种儿女情态就应受到批评指责了。作者正是出于这样的批评目的,以铺陈的描写给予侯方域等复社党人缺乏深重的忧患意识、不积极从事救亡工作以极大的讽刺。这样的描写还表现了作者有意识地站在历史的制高点上,把视角转向复社党人,从一个方面总结明王朝失败的历史教训。作者以冷峻的态度对明王朝灭亡前夕复社党人的形象进行了较为客观的描写与审视,结果得出: 虽然他们不像朝臣们那样私立党羽,排挤忠良,妄图结欢清兵,以图偏安江左,也不像将军们那样骄横跋扈,自相残杀,但在挽救明朝危亡方面,没有起过多少积极的作用。他们在此阶段的言行表现,仅是在文庙酒楼中“调咀文章”、呼卢买笑而已。在当时朝野上下一片腐败萎靡的情况下,他们应该成为国家的中流砥柱,自觉地担负起挽救危亡的重任,然而他们却没有这样做。从这一意义上说,他们对于明朝的灭亡也有不可推御的责任。

与上层社会中的须眉人物相比,被社会鄙视的歌妓李香君倒显示出了高贵的品质。当鸨儿李贞丽和侯方域正喜滋滋地赞赏着杨龙友送来的“缠头锦、百宝箱、珠围翠绕流苏帐”以及金杯银烛时,香君以敏锐的政治嗅觉预感到这里面一定有阴谋,于是巧妙地迫使杨龙友把阴谋诡计坦白出来。然而,侯方域正沉醉在获得女色的快乐之中,对于帮助他获得女色的人油然生起无限的感激之情,所以对这个十分严肃的政治问题居然轻飘飘地道:“俺看圆海言辞迫切,亦觉可怜,就便真是魏党,悔过来归,亦不可绝之太甚。”“定生、次尾,皆我至交,明日相见,即为分解。”这一出卖政治原则的允诺,完全出于香君的意料之外,她的反应是即刻大怒道:“官人是何说话,阮大铖追附权奸,廉耻丧尽,妇人女子,无不唾骂。他人攻之,官人救之,官人自处于何等也? !”香君这一声色俱厉的指责,使侯方域大吃一惊。香君在他的眼里,原不过是一个脸蛋长得靓、歌儿唱得好的青楼女子罢了,哪里会想得到她也能臧否政治人物、也能辨别奸贤呢?其实,香君是一个不平凡的女子,这种言行的出现有它的必然性。

她虽为商女,但关心国事。因其名妓身份,她接触过社会各阶层的人士,忠臣奸党,仁君小人,历历过目。既了解复社党人为了社稷的生存而敢于和阉党作殊死斗争的历史,也耳闻目睹了阉党的种种倒行逆施的可耻行径。尤其因为她和复社的创始人张溥有过较多的接触,加之受亲复社党人的度曲师傅苏崑生的影响,她由衷地钦佩复社党人,拥护他们的政治主张,并决心投身于他们的事业。也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她才真心地爱上复社领袖之一的侯方域。可以这样说,她的爱情带有很深厚的政治色彩,若侯方域是阉党的人,那么,即使他长得再风流倜傥,客囊再丰厚,香君也不会拿正眼瞧他一下。她对侯的爱决不同一般的佳人对才子的性爱。这种爱当然也有着丰沛的情感,但始终受着理智的支配,所以,尽管是在新婚燕尔之中,情感的交融和肉体的接触使她尝到了“消魂滋味”,但当侯方域说出了敌我不分的糊涂话时,立即杏眼圆睁,厉声责问。

香君看到侯方域还在犹豫,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把他稳秘的内心世界揭露了出来,“官人之意,不过因为助俺妆奁,便要徇私废公”。真是一针见血! 什么“情辞迫切,亦觉可怜”呀,什么“罪有可原”呀,对于你侯官人来说,只不过是掩饰之词罢了,感谢阮大铖帮助你获取丽人,才是你想出卖原则替他解围的真实动机。为了让阮大铖的阴谋彻底失败,也为了拯救走上迷途的侯方域,她的行为又进了一步,以“拔簪脱衣”的举动,堵死了侯的退路,并甩了一串铮铮似铁的话语:“脱裙衫,穷不妨,布荆人,名自香。”

这一“怒言”,这一“拔簪脱衣”的举动,充分地显示了她出污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表现出她有着优良而深厚的政治素养和坚定的政治立场。从文学史的角度来考察,这样的言语和行为也使她成为我国古典文学画廊中最光辉的形象之一。拿她和众多的妇女形象作比较,就可以得出这一点。窦娥对黑暗势力的反抗是无畏的,但反抗的力量却来源于对好女不嫁二夫礼教信条的崇拜,最终目的也仅是为了维护自己的贞节名声不受玷污。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对爱情的追求是执着的,但她们的行为目的只是潜意识地追求自身的解放和个人婚姻的自主,而且她们追求的力量也不是十分强劲的,追求中往往伴随着畏葸的犹豫。再说与李香君身份一样的赵盼儿,她工于心计,泼辣能干,但她对生活有过更高的企求吗? 她心里产生过亡国之恨么? 可香君不同,虽然沦落风尘,但决不是一个“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商女,她有着清醒的政治头脑,深明大义,能在民族生死存亡的风云之际、混乱之时辨别出清浊忠奸,并能坚持正确的立场。她,一个妓女,本可以像其他青楼女子一样,生活于秦楼楚馆的天地之中,管它什么社会风云变幻、政治盛衰得失,然而她偏不这样,不因为自己身份卑贱和受社会的冷眼而远离政治尘嚣,而是积极地参与政治,勇敢地跃入政治的旋涡之中。她明知这样做会带来生命的危险,但她毫不畏惧地去做了。果然,在后来奸党得势力时,她倍受迫害,险些刀斧加身,但她依然睥睨强暴,抱真守素。她冒死追求的不是个人的幸福,而是民族的兴盛;她以自己年轻的生命来进行斗争的对象,不是自己个人的敌人,而是整个民族的敌人。这是一种多么高贵的精神啊!

《却奁》在艺术技巧上很有值得欣赏之处。一是用对比的手法塑造人物形象,有意识地拿侯方域、李贞丽和香君对比。侯与香君的对比,从上述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侯的见利忘义和香君的富贵不能淫,两种品格放在一起,泾清渭浊,形成极大的反差,从而在侯的黯淡形象的反衬下香君的形象显得更加光彩。再说李贞丽和香君的对比。同是青楼女子,但李贞丽的言语行为和香君截然不同。如关于杨龙友送妆奁的动机,李贞丽就没有生起过香君那样的疑心,按理讲,她比香君的年龄大,阅世深,也了解杨龙友拮据作客的情况,应该生起疑心。但她只是一个普通的老鸨,有着老鸨们共有的见钱眼开的习性,只要有钱就行,至于钱是怎么来的她是不问的,也不想问。所以,她只是对杨龙友给她带来财富而十二分地感激。那香君在“拔簪脱衣”时,她心疼地连声说:“把好好东西,都丢一地。可惜、可惜!”低下头赶快拾起,直到侯方域答应照样赔来,她才高兴地说:“这等才好!”和香君比较,李贞丽显得平庸不堪,但这一形象却能反衬出香君品格的高尚。爱钱,对于青楼中的人来说,是普遍的,站在他们的角度来看,也是合理的。不爱钱,倒是出格的。由此可见,作为一个烟花女子,生长在这样一个人人向钱看的污浊环境里,自觉地做到舍钱取义以至后来舍生取义,是多么地不平凡。

二是情节伸展自然流畅,由于作家严格地以现实主义手法来反映生活,所以,所表现的生活令人感到真实、可信。虽在情节的设计上融进了作者的才思技巧,但见不到多少人工的痕迹,情节发展如行云流水,自然而然。如却奁的情节是这样伸展的: 杨龙友借口来道喜,准备请侯方域替阮大铖解围,说了一通闲话后,评论起香君上头后愈发美丽的姿容。他夸赞香君美丽的用意在于让侯与老鸨注意到衬托香君姿容的衣服首饰,而这衣服首饰是他杨龙友送来的,这样就必然引起侯与老鸨对他的感激,在这种气氛下再求助于侯,侯自然就无不应允了。果然,老鸨和侯道了些感激的话,正当他按计行事时,却不料半路杀出了程咬金,香君直言快语地说出了对他送妆奁动机的疑惑。作者安排香君在此时发问,也显得合情入理,昨日上头,香君自然要装饰打扮、迎来送往,一定是十分忙碌的,且又沉浸在极度的幸福之中,所以,杨龙友送来妆奁之事,根本就没有放在心上,今天,心情不再像昨日那样亢奋了,老鸨一提起妆奁事,就立刻引起了她的警觉。杨龙友在她的不容不答的逼问下,只好抖露出真情。于是,一个可怕的陷井暴露了,一个策划已久的阴谋也随之破产了。由此分析可见,该出戏的情节伸展是十分流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