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诗《送元二使安西;冬晚对雪忆胡处士家》原文|注释|译文|翻译|鉴赏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冬晚对雪忆胡处士家
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借问袁安舍,翛然尚闭关。
中华书局校刊本《王右丞集笺注》卷七
王维还给我们留下了抒写友情的诗篇,不乏佳构,这里选的两首,即为其中脍炙人口的篇章。
《送元二使安西》一诗,由于他运用了巧妙的艺术手法表达了浓郁深挚的感情,所以被谱成歌曲。首联两句,写送别友人的地点和景物。送行之地是渭城,在长安西北。诗人送友人元二远赴安西都护府,从长安一路送到渭城客舍,到了最后分手之地。送行的殷殷之情于此可见。早晨下过一阵细雨,润湿了地上的轻尘,空气洁净,令人神清气爽。客舍前后的柳树被雨水冲洗一新,柳色青青,绿意醉人。诗人不写友人前路的遥远、边地的荒凉,而用清新明朗的笔调描绘送行之地春光明媚的美景,正与心中的离情构成反差,衬出意念中的“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塞外的荒寒、冷落。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不免使行者、送者都生出留恋、怅惘之情,因为一出关外,就再没有这样美好的景物了。景物的明媚使人倍感友情的温暖,从而为次联的劝酒惜别作铺垫。这一手法与高适的《别董大》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高适的诗意是先抑后扬,与此诗相反。其二是借景抒情。诗中的“柳”是离别的象征,是寄情的客体。低拂的柳枝使人想起《诗经·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意境,“柳”字又谐“留”字之音。“客舍”与“柳色”都唤起了、烘托了别情,自然地引出了后一联的内容。饯行之宴已将结束,诗人频频劝酒,行者已不胜酒力,但送行者还要“劝君更尽一杯酒”,千言万语道不尽惜别之意,只凝成最动人的一句:“西出阳关无故人。”因为阳关和玉门关都是汉唐时代与西域交通的门户,出了阳关就进入边地,从此要远离故乡友人孑然一身了,所以要殷勤劝告友人再干一杯,因为今后难得再聚首共饮,这最后一杯酒也就格外珍贵。离人相对,黯然伤别,这最后一杯酒、最后一句话,表达了无限的依依之情。诗人不说自己将与友人远别,只同情友人前途孤单、寂寞,再无故人相伴,把悱恻之情从另一个角度来写,就更使人回味不尽。这首诗在唐代就配乐演唱,成了离筵别席上的送行之歌,称为“阳关曲”、“阳关三叠”。至于“阳关三叠”之如何“三叠”,历来说法不一。据唐代诗人白居易“听唱阳关第四声”的诗句来看,唐代应是反复唱此诗的第四句“西出阳关无故人”,由此也可知此句在全诗抒情中的地位。
《冬晚对雪忆胡处士家》也是一首写友情的诗。但此诗虽写雪中怀人之情,却重在描写雪中山居环境的优美、闲静,也是一篇诗中有画的佳作。从诗题中“冬晚”和诗的首句“晓箭”来看,此诗写了一天的时间。首联写晨起揽镜。“寒更”二字,已透出寒意,“传晓箭”更说明这是一个寒冬的早晨。诗人揽镜自照,不禁为自己容颜的衰老而生感喟。颔联写山中雪景。这一联描写听觉和视觉的感受十分细腻。“隔牖风惊竹”,用一“惊”字写出风势之大、风声之响,为下文开门探看张本。“开门雪满山”,语浅意新,开得门来,眼前一亮,已是满山大雪。这是一个壮丽的银妆素裹的世界,是一个高洁而宁静的天地。“开门”与“雪满山”相连,流露出诗人面对千山万壑间雪花飞舞、群峰层林上一片银白的美景,油然而生惊喜和赞叹之情。颈联写深巷和广庭的闲静。出句写雪花纷飞,对句写白雪铺地。诗人欣赏的目光由大雪满山的野景转向山村的近景。山中居民本来不多,寒冬之时行人更少,因而风搅雪花漫天乱飞,衬托得深巷格外寂静。转回自己的院子,见白雪积素,倍觉闲雅。景物描写渲染出一片闲静的意趣。尾联写冬晚对雪怀人。雪下了一天,已是“城中增暮寒”的时分,诗人不由得想起友人胡处士的住家。友人家境清贫,在这大雪封门路断行人的寒冬,他的家是不是和袁安的居舍一样还关着门呢?“借问”一词表达了关切之情,但“翛然”一词,又把胡处士写成一个无所牵系的高士。因而这种关心并不很强烈,倒是更流露出诗人自己的高雅的情致。(相传王维的《袁安卧雪图》画的就是这样的意境。)此诗的精采之处全在中间描写雪景的两联。诗人很善于把握客观景物引起的审美主体的感受,准确地写出了他的精细的感觉和情绪,又能做到全篇情调的和谐统一。唐代殷璠评王维诗说:“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一字一句,皆出常境。”(《河岳英灵集》)以此印证这首《冬晚对雪忆胡处士家》,是很恰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