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内
1944年2月
地冻天寒西北行,山川遥共客心深。
最是荒村风雪夜,思君吟咏到天明。
注释:
内——内人。诗中指妻子张茜。
西北行——陈毅同志离开黄花塘新四军军部后,由江苏、山东、河南、山西向陕北延安行进的途中。
遥——距离或时间很远。
客——客人。诗中指陈毅同志。
最是——正是。最:特别,程度最深。
吟咏——歌唱;作诗词。
赏析:
这首诗写于1944年2月中旬,是诗人写完《水晶坡又阻雪》后的一个深夜,写给爱人张茜的。诗人于1943年11月25日从黄花塘新四军军部启程,奔赴延安参加整风运动并参加党的七大,日夜兼程,紧追急赶,由江苏到山东,由山东到河南,由河南到山西,不知不觉走了近三个月的时间。过完春节(1944年1月25日)和元宵节(1944年2月8日),诗人抵达胡家坪,作诗《元夜抵胡家坪》;2月中旬,诗人夜渡汾河,作诗《过汾河平原》;诗人继续西行,在太谷县南山根据地水晶坡被大雪阻隔,作诗《水晶坡又阻雪》,写毕此诗,诗人在深夜里想起分别近三个月的爱妻,于是又提笔写下了《寄内》这首诗。
《寄内》是写给诗人的爱妻张茜的。张茜同志是一名武汉姑娘,1922年6月生于武汉,投身革命后,于1940年春与诗人结为伉俪,尽管战争年代的条件艰苦,但两人志趣相投,革命的理想和目标是一致的,两人相亲相爱,夫妻生活非常甜蜜。此次,因诗人远足,难免互相牵挂,诗人在翻越了水晶坡后,将思绪倾注入笔端。
上联首句,诗人把镜头推向了天寒地冻的大西北,那里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几乎无路可行,但诗人凭借顽强的意志奔走于千里之外的山川。次句“山川遥共客心深”,写对爱妻的思念之情。诗人邀山川做伴,与自己一道,共同遥祝爱妻的平安。诗人喻自己为“客”,其实是寓指自己远走他乡;一个“深”字,让人体会到爱的深沉;一个“共”字,让人领悟到夫妻二人的共同理想和心愿,那就是打败日本帝国主义,解放全中国。下联“最是荒村风雪夜,思君吟咏到天明”,道明写作的环境。诗人落脚在荒村野外,外面飘着大雪,寒风阵阵,敲打着窗纸;室内的残灯下,诗人面对着墙壁,梳理着自己的思绪。“思君”一词,是诗人最直接的表白,患难见真情,战争年代的爱情是最纯真的。“吟咏”一词,指诗人面对着昏暗的灯火,正在为爱妻张茜写作诗歌。一个“最”字,突出了距离的遥远,又隐含着诗人思念爱妻的深切。诗歌虽短,但意境却悠长;诗人反复吟咏、反复推敲、反复斟酌,唯恐不妥,把一腔爱意全部倾注在诗句之中。时间也在夜色里悄悄流逝,不知不觉中天亮了。可见诗人的写作态度是多么认真啊。
这首诗歌写爱情,但不唯爱情。诗人的镜头由外及内,视角由西北野外的天寒地冻到荒村室内的昏暗灯火;诗人由眺望、遥寄,到吟咏思君;由黄昏的郊外到室内的天明,层次非常清晰,结构也非常紧密;诗人把爱情植根于革命的事业之中,把爱情挥洒在共同的理想之上,读后令人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