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诗《自乐平生道》原文|赏析

自乐平生道,烟萝石洞间。

野情多放旷,长伴白云闲。

有路不通世,无心孰可攀。

石床孤夜坐,圆月上寒山。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信念,也就是“道”。这个道是他终生孜孜以践,支撑他整个生命的。并且,这个道还给他带来无限的乐趣与自豪。但是这个 “道”到底是什么呢? 它不好用语言文字来界定,然而,在禅者的生活中,我们自然不难感受到它的存在。烟雾迷濛中的青萝,青萝掩映着的石洞,这乃是道心滋长的最好环境。疏野的性情在这里正好可以得到充分体验,放旷不拘礼俗也不会遭到别人的议论。他的心和白云一样,充满了安闲自如的情趣。白云纯洁无瑕,从风变灭,舒卷自如,正是禅者心地明洁、毫无挂碍、自然率性的外化。

诗的后半部分继续写放旷的闲趣。山中当然有路,然而它通向的是更为曲折深邃的幽处,而不是繁华喧嚣的人世。“心似孤云无所依,悠悠世事何须觅?”既然像白云那样的无心,还有什么东西能困扰他呢? 佛家常常将人心喻为猿猴,谓其好攀援外物。而对于一个调伏了心猿的禅者来说,对尘世的任何能惑乱常人心神的东西,如功名富贵美色佳肴之类,他都不屑一顾,而不会攀援的。因为坐禅之时,他早已净化了自己。“石床”,石制之床。僧人常于其上坐禅。贾岛 《赠无怀禅师诗》亦有 “禅定石床暖,月移山树秋”之咏。在石床上,他一人彻夜坐禅,虽然“独”,但这不是孤独,他此时有的只是傲兀之情和独自获得禅悟心境时的颤栗。你看,一轮又圆又大、又清又亮的月亮正透过濛濛的清冷的山间夜雾,缓缓地从容地升上寒山,向石床上的禅僧洒下一片清辉。这是多么瑰丽而庄严的景象! 明月也正是禅心的象征。寒山经常以明月来象征他的禅心:“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圆满光华不磨莹,挂在青天是我心。”月亮圆满而大,清光四溢,正象征着禅心的圆满自足、澄澈无瑕。诗以景结,所现者乃无言之境,也是最高深的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