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诗《送少微上人东南游》原文|赏析

石门人不到,独往更迢迢。

乞食山家少,寻钟野寺遥。

松门风自扫,瀑布雪难消。

秋夜闻清梵,余音逐海潮。

“石门”在唐湖南澧阳郡,武陵山下,澧水之上,当时是个较荒凉僻远之地,所以作者开联便是 “石门人不到,独往更迢迢”。山偏地远,行人稀少,孤独而往,形影相吊,更令人感到路途迢迢。这句是抓住旅行人的心理特征来描写的。

颔联承接首联,更进一步写山之荒凉、路之迢遥:“乞食山家少,寻钟野寺遥。”这一联还进一步抓住旅行者的独特身份——僧人来写,僧人游食化缘,随遇而食,本很方便,可这里一路之上连可乞食的茅舍都没有,足见其荒无人烟,同时也写出了旅途生活是很困苦的。僧人出游,目的不在于花花世界、芸芸尘世,他要访名山、谒古寺。山谷之中,忽然传来了钟声,他便寻钟而往,可看山跑死马、听钟跑死人,山寺还隐栖在一个非常遥远的所在,可见荒山之中,旅途是艰难曲折的。

前两联极写山野之荒凉、旅途之艰辛,第三联却突然峰回路转,美景迭陈:“松门风自扫,瀑布雪难消。”秋天来临了,山门寂静,落叶纷纷,片片枚枚飘落在山门前,秋风起来了,把这一片庭地扫拂的干干净净,大自然原来也这么具有佛性,万物的安排也这么合目的性,这是多么神秘、多么自然、多么富于禅意啊!山寺的对面,是一带瀑布,秋天的瀑水格外清凉洁净,整个瀑水像永不融化的白雪,从半空中直泻山谷,显得分外幽静优美。

尾联是:“秋夜闻清梵,余音逐海潮。”“梵”,梵语,此指诵经声。海潮音是譬喻。声音之大者,譬之于海潮。又海潮无念,不违其时,与佛的音声应时适机而说法相似。此处又指佛音像海潮音一样有着震憾人心、令人警醒的力量。可见在禅诗中,由于佛教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一词一景,往往就意味无穷。颔联颈联主要写禅景,尾联主要写禅意:空山秋夜,寂静无声,忽然传来了清切的诵经声,它犹如海潮那波澜壮阔之音一样震憾着你的心灵,令你尘念俱消,混沌之心顿开,番然而悟。

这首诗写景状物紧紧抓住“静寂”二字,可谓深得禅家旨趣。在禅家看来,华美与富丽是奢侈、罪过,只有枯寂与贫穷才是高尚庄严的,它能涤荡你的心胸,使你得到宗教的审美体验。所以诗人选择的意象是: 野旷人稀、山路迢迢、野寺钟遥、松门秋风、深涧冷瀑、秋夜清梵,这种禅家山水诗境的美,和隐士诗人孟浩然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的田园诗之淳美、李白的“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的山水之壮美是很不相同的。它给你的是另外一种审美体验,它可以沉静你的心灵,涤荡你的心情,使你进入一种“虚而灵,空而妙”的审美心境。这正是禅家山水诗的独特审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