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诗《神静师院》原文|赏析

青苔幽巷遍,新林露气微。

经声在深竹,高斋独掩扉。

息树爱岚岭,听禽悦朝晖。

方耽静中趣,自与尘事违。

这是一首意境幽雅、禅趣深永的诗歌。“神静”,禅师的法号。诗歌前四句由远而近,描述禅院幽静清新之景,后四句由内而外,表现诗人雅淡闲逸之情。

“青苔幽巷遍,新林露气微。”首二句描写院外幽况。清晨,诗人踏着一条布满青苔的僻静的幽巷,沿巷曲转,见到一片新绿的园林,园中绿树阴翳,晨雾袅绕,这就是神静师禅院。此句为“幽巷遍青苔”之倒装,“遍青苔”,见人迹罕至。“新林”,见林木繁茂。“露气”,进一层表现园林的朦胧清幽。这两句从幽巷回曲写到园中新林,给人一种曲径通幽之感。

“经声在深竹,高斋独掩扉。”描写院内清景。诗人轻轻步入禅院,但见眼前一片丛竹,清幽阴深,阵阵诵经声从幽深的竹林中传来,给这宁静的禅院增添了无限情趣。诗人顺着经声,走进竹林,看见一处房舍,斋门关掩,不见人行,诵经声就从那处房舍中飘出。这两句写禅师清晨诵经,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借清晨的幽寂反衬禅师志行高妙,使幽淡之中饱含情趣,寂静之中充满了生机。

“息树爱岚岭,听禽悦朝晖。”进入院中,诗人并不急于去打扰禅师,而是独自陶醉在这怡人的晨光中,伴着禅师的诵经声,体味超乎世外的禅趣。清晨,禅院的景色十分优美,远处的山峰披着朝霞,岚气氤氲; 院中的鸟儿自由飞翔,鸣啭林间。诗人倚树歇息,听着鸣禽,望着山岚,心中充满了愉悦。在这两句中,诗人采用互文见义的手法,巧妙地将望山与听禽的视听效果与心理感受交叉起来,使一种简单的自然景观充满了禅趣。本来,鸣禽应是树下所闻,朝晖应是望中所见,可诗人歇于树下,望山时耳边有禽鸣,听鸟时目中有山岚,从而给人一种似听未听、似望非望的感觉,这种感觉正是禅宗 “一切处无心” (《顿悟入道要门论》)禅理的形象体现。“爱”字、“悦”字,也有意打破主体与客体界限,将自我与自然融为一体,突出他内心的感悟,流露了他倦于尘事、追求超脱的情绪。

“方耽静中趣,自与尘事违。”末二句明确表达自己向往佛界、超脱凡俗的意愿。“方”,且也。“耽”,乐也。“静中趣”,即指禅院中幽寂深厚的禅趣。这两句概括全篇,点明题旨,使 “青苔”、“深竹”、“岚岭”、“朝晖”诸景皆有着落,同时又使“我”的形象活跃起来,仿佛使人看到诗人步青苔、寻经声、望远山、听鸣禽时闲雅洒脱的神态,语言平淡而志趣高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