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翰逢《识愧》爱国诗词鉴赏

作者: 徐翰逢

几年羸疾卧家山, 牧竖樵夫日往还。

至论本求编简上, 忠言乃在里闾间。

私忧骄虏心常折, 念报明时涕每潸。

寸禄不沾能及此, 细听只益厚吾颜。

陆游

这首七律,写于宋宁宗嘉定元年(1208)秋日,作者当时为八十四岁,亦即他逝世前两年。这时虽然陆游已属风烛残年,但“爱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热情,并未消减。七言律本是陆游擅长的体。王士祯、姚鼐都曾称许他的七律诗“气格高远”、“横极才力”,为南宋第一。《识愧》这首七律,可以印证此种艺术特点。题目“识愧”,意即记述自己内心感到的惭愧。记述什么惭愧?是记述自己爱国情感不及人民群众炽烈。本篇原来题下有注。说“路逢野老共语,归舍赋此诗”,可见这是一种和农民共谈国是的实录诗。作者为了强调农民强烈爱国心的真实可信,一次作注尚嫌不足。还在诗的第三联下面,再度作出内容相似的注解。这种同一诗篇反复出注作法,充分表现陆游尊重人民、敬佩人民的深厚情感。

诗的首联“几年羸疾卧家山,牧竖樵夫日往还。”从眼前景况写起,提出抒情诗的颂美对象来。“牧竖樵夫”,放牛的打柴的,这里指农民。他们是全诗围绕的主体,诗人先叙述自己多年卧病故乡,经常和农民交往的事实,并暗示自己早已弃绝旧日那种官场来往的生活。两句诗,形象地说明了题目的原注,也为全诗的展开奠定基础。

第一句的言外之意,也是对自己大半生悲剧性生活的一种回顾。“羸疾”,是说体弱多病。“卧家山”如同说“老守田园”。陆游在罢官归田时,写过一首题为《赠洞微山人》诗。有句“笑指身上衣”、“不复染京尘”。意谓:罢官正好,这回满可以带着自己的笑颜,指着自己身上的衣裳,告诉朋友们说:今后它不会再被京城里的车马尘埃所污染。实质就是表示自己和恶浊官场的决绝态度。并暗示自己一种新的生活将要开始。

第二句:“牧竖樵夫日往还”,是上句诗的延伸和发展。“日往还”,是说和劳动人民的密切交往。陆游回乡后,常“身在老农间”,亲自参加劳动,不避风霜雨雪。以农民为师,和乡邻为友。他同情贫苦的下层群众,不少贫病弱者受到他的关怀,得到过他的援助。他诚心向他们学习,也获得他们广泛的爱戴和尊敬。陆游在一首题为《秋晚闲步,邻曲以予近尝卧病,皆欣然迎劳》诗里说:“放翁病起出门行,绩女窥篱牧竖迎。”他卧病一个时期,现在体力有所恢复,能够出门走路了。放牛的儿童老远跑来迎接,织布的姑娘,躲在篱笆后面瞧着。形象地写出和乡亲们的亲密情态。

下面的颔联,,“至论本求编简上,忠言乃在里闾间”;颈联“忧骄虏心常折,念报明时涕每潸”则分别运用赞叹语气与白描手法,叙写自己学习民间的实际感受。“至论”两句是流水句式,剖析自己过去认识上的偏见,表现自己现在思想的开展。意思是说:自己一向认为“凡是至理明言,都必须向书本上寻找”可现在事实则是“忠贤为国的言论,却出在蓬门陋巷当中”“闾”是“里门”。“至论”,则至理明言。结合当时的形势,陆游的生平主张来看,显然指的是捍卫国家和收复失地的有关言论。陆游所说的“编简上”求“至论”的旧的看法,就是指从史册典籍上、圣经贤传上找真理的一种眼睛向上的本本主义。这是从反面经验上作自我否定;第四句诗,“忠言乃在里闾间”,则是从正面认识上说自己新的发现。这是高兴自己观点上有了深层的发展,有了自我超越。两句诗理趣上的对比,描摹出当时诗人那种豁然开朗的欣喜心情。这种诗歌的流水句程式,前后启承,上提下顿,把守旧与更新两种截然不同观点,作了明确的对照,收效是显著的。句子的语感特点是:如丸走坂,流利畅达,轻快自然。使诗的意境,更加爽朗开阔。这两句诗,紧扣主题,发人深省,颇有一点“肉食者鄙,未足远谋”的褒贬意味。

五、六两句:“私忧骄虏心常折,念报明时涕每潸”。是落实对农民爱国素质的歌颂。依作者原有的夹注:有“二句实书其语”六字,前文已有提及。这个夹注说明:两句诗写的都是野老原话,作者没作什么修饰。这就更加增强了人民爱国激情的真实感。“私忧”,是内心的忧愤,“骄虏”,是蛮横一世的敌人。指对南宋肆意欺凌的金国奴隶主集团。“骄虏”一词,反映了蔑视敌人相信自己的思想。“心常折”,是说“心肝常常象要碎裂”。这个三字句语汇,深刻地表达了南宋人民热爱祖国的炽烈感情。

下句的“念报明时”,是想着报效圣明的时代,也就是“想着报效国家”。这里的“明时”,是与上面的“骄虏”相对而言,这是大敌当前,国难未已,需要一致对外形势下人民的高度觉悟表现。“涕每潸”,是涕泪经常流淌。“潸(shān)字,涕泪下流的样子”。《诗·小雅·大东》“潸焉出涕”,是古诗中早已出现的句例。

这两句诗,表现了人民深明大义,爱憎分明和关心祖国安危的高尚思想。这里是用人民自己的语言,表达人民自己的心志。内容充实可信,因而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在灭敌复土这点上,诗人和人民是志同道合的。作者在《自贻》一诗里说“退士愤骄虏”,在《新春》一诗里说:“忧国孤臣泪,平胡壮士心”。这些诗句,和野老的语气是完全一致的、热爱祖国、关心人民,是陆游诗始终如一的重要主题。这个特点,是古代诗人中无与伦比的。

这首诗的尾联:“寸禄不沾能及此,细听只益厚吾颜。”是对比语句,作用在于叩击主题。使全篇诗意归结到“识愧”这个要旨上来。意思是:野老不曾接受朝廷的点滴俸禄,而能具备如此崇高的思想境界。仔细聆听野老的庄严话语,只能是在油然生敬之余,越发增添自己内心的愧怍。这是深入一步赞颂野老的爱国情操,表达自己报国无成的愧恨心理。陆游此时已经罢官家居近二十年。他虽然生活贫困,但还在领取朝廷一分提举道观的祠馆俸禄。实际就是朝廷发给的所谓“扶老优贤”的一种干俸。诗句说野老“寸禄不沾”,也是反衬自己仍然领着祠禄。作者《晓叹》诗句有:“容身有禄愧满颜,灭敌无期泪横臆”。和这里诗意是一脉相通的。《识愧》这首七言律诗,就是这样一篇主题集中、抒情强烈、风格朴素、笔调自然宛转的佳作,它的思想内涵、艺术表达,都是很有特色的。

这首诗,既写实记事,也抒情说理。在统一题旨下,几种写作方法得到了有机结合和交错运用。作者清醒的自我剖析表达了真诚向人民学习的诚意。诗里面,农民的爱国思想和作者的忧患意识,是交织四起的。陆游的《春望》诗有句:“沾洒忧时泪,飞腾灭虏心”。和野老的“忠言”也大略相似。都具有深沉的历史感和志意上的透明度。不能只作一般的豪言壮语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