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帆《寰海十首(选一首)》爱国诗词鉴赏

作者: 冯帆

城上旌旗城下盟, 怒潮已作落潮声。

阴疑阳战玄黄血, 电挟雷攻水火并。

鼓角岂真天上降? 琛珠合向海王倾。

全凭宝气销兵气, 此夕蛟宫万丈明。

魏源

《寰海》组诗,凡十一首,多作于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均以鸦片战争为题材。本诗所写,即是年五月,英军包围广州,清朝大员“靖逆将军”奕山不战而降的历史事实。

首句从对比角度入手,以城上城下比照来写,颇值得玩味。城上旌旗高标飘扬,城中兵力自然完整无损;然城下盟会,城上将帅却已在向敌方进行投降的交易,此便令人莫名惊诧。次句更进一层,以形象的比喻,点出导致反侵略战争由高潮而低潮的真正罪魁。抗击外来入侵之怒潮所以突然降落萎缩,非兵民不战,实乃清廷及其大员投降政策使然。

三、四两句写战争发生缘由与非战不可及民众齐心抗敌、勇击外寇轰轰烈烈情势。《周易·坤》云“阴疑于阳,必战。”阴气盛大,凌犯阳气,互不相让,战争必然发生。又《坤》上六爻辞云:“龙战于野,其血玄黄。”玄黄喻指血色。“阴疑阳战玄黄色”,正揭示出英军以强兵压境,凌犯我土,我方出于自卫,被迫还击,正义与非正义所在,自是朗若白昼。“电挟雷攻水火并”,客观再现了三元里人民抗英的光辉事迹,又以自然天象,烘托渲染了民众抗击外来之寇情绪的高涨激烈,场面之可歌可泣。

接下设一问句,笔势激转,由三、四句写抗战怒潮转写落潮。“鼓角”,古代军中用以报时与发布号令的鼓号,此处代指英寇。琛珠,宝珠。海王,喻指由海路而来穷极叫嚣的敌方。“鼓角岂真天上降?琛珠合向海王倾”,前句似是疑问,实为否定,后句则以愤激反语,表露了诗人极大的愤怒。在诗人看来,外寇也并非从天而降的神兵,也并非不可战胜,然清军献上降表,赔款送宝求和,此在其昏愦不抵抗策略之过。

结末二句,对满清王朝投降派之卖国求生、软弱腐朽,作了进一步的批判声讨。“全凭宝气销兵气”,不求奋发图强,抵御外侮,竟靠赔款割地来消弥兵事,这显然为舍本逐末。“此夕蛟宫万丈明”,蛟宫喻指英军之大本营,而其万丈通明,是英军侵略者为得来毫不费功夫的收获而庆贺,抑或为清军送去的珠光宝气照亮,诗人并不作说明,然一切批判、愤慨、痛心、屈辱……尽在不言之中。“此处无声胜有声”,以此收煞,效果却比一切说明均显得更强。

通观全诗,既有对清廷昏愦颟顸的批判,也有对下层民众爱国热情的歌颂,而对下层民众的歌颂,又更加深了对上层统治者腐败无能、卖国投降罪行的谴责。具有深厚爱国情感的诗人,目睹鸦片战争中种种可耻的事实,有无限之愤激和痛心,本诗正表现了他的这一情怀。

在艺术表现上,诗中多用典故及比喻对比手法,虽略显隐晦,然其所表露的诗人对国家命运之关切、对国是日非之痛心、对投降派卖国行径的揭露,却也清晰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