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孔凡礼
中原父老莫空谈, 逢着王人诉不堪。
却是归鸿不能语, 一年一度到江南。
杨万里
本诗代中原父老立言,抒发他们向往故国之情。
“王人”,天子的使臣。第一、二句写了中原父老逢着南方王人的一个场面。作者没有具体说明会见的时间和地点,是很多这类场面的概括。“莫”,不。“莫空谈”,略去客套。王人是代表南方天子的,是亲人,在亲人面前,自不必拘于形式,还有,心中要说的话太多,想一下子倾泻出来,一下子就开门见山。于是,他们就诉出在金人残暴统治下所过着的苦难生活。根据南宋韩元吉《南涧甲乙稿》卷十六《书〈朔行日记)后》,南宋使臣到北方后不可能直接和中原父老交谈,此二句所云乃出于想象。然而这种想象合情合理。南宋楼钥《攻媿集》卷一百一十《北行日录》就说到他奉使经过汴京时,老年人见到使者“多叹息掩泣”,有的人说他们是宣和官员。作者在这里,真实地表达了他们内心的愿望。
第三、四句,深化表达中原父老的愿望。“却是”,倒是。“归”,归来,归宿,归故乡。在中原父老看来,鸿雁的故乡是江南,到江南就是到故乡,江南是鸿雁的归宿。作者拈出这个“归”字,赋与鸿雁丰富的、鲜明的感情色彩。鸿雁是值得颂扬的,它们一年一度准确无误地到家乡一次,它们没有忘本,虽然它们不能用言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鸿雁更是值得羡慕的,它们可以自由自在地来往于北方、南方之间。中原父老身居北方,系念着南方,和鸿雁一样,都是北方的客人。鸿雁对于中原父老,有一种特殊的亲近感。鸿雁已经成了他们精神的寄托。至此,中原父老发自内心的向往故国的至情至性,得到了充分的表达,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