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庆元《出自蓟北门行》爱国诗词鉴赏

作者: 陈庆元

蓟北聊长望, 黄昏心独愁。

燕山对古刹, 代郡隐城楼。

屡战桥恒断, 长冰堑不流,

天云如地阵, 汉月带胡秋。

渍土泥函谷, 挼绳缚凉州。

平生燕颔相, 会自得封侯。

徐陵

《出自蓟北门行》本于曹植《艳歌行》:“出自蓟北门,遥望胡地桑。枝枝自相值,叶叶自相当。”自鲍照作了一篇《代出自蓟北门行》,备叙征战辛苦之后,《出自蓟北门行》的题材便“与《从军行》同,而兼言燕蓟风物,及突骑勇悍之状”(《乐府诗集》)卷六十一引《乐府解题》,反而与《艳歌行》毫不相干。徐陵这首诗写的是一男子从军边塞,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中克敌制胜,立功显名。诗中地名多是汉旧名,实际上也是一首拟古诗。

“蓟北聊长望,黄昏心独愁。”蓟,其地在今北京西南。两汉时右北平、渔阳、上谷这些边郡都在蓟北,从这里再往北就是乌桓和匈奴之地了。飞将军李广因能征善战,故长期被派往这些边郡当太守,可见蓟北一带地理位置的重要。诗中的男子从军蓟北,在一个夕阳西坠的黄昏,他独自一人在那儿发愁。《悲歌》云:“远望可以当归。”“长望”,或许也能解忧?这时,从军蓟北的男子或许想起了因思念自己而犹未眠的妻子,因而在那儿独自愁?“燕山对古刹,代郡隐城楼。”“长望”最多只能求得心理上暂时的平衡,无论如何也见不到高楼上的“她”,无论如何也消解不了心中的忧愁,何况,见到的只有对着古刹的燕山,代郡则隐没在城角楼头的遥远之处,连一点影子也见不到。“代郡”,也是汉边郡,在今河北西北部、山西东北部一带。

对“她”的思念,或者是对故乡的眷恋,说来也是“人之常情”。但从军边塞的战士并没有沉浸在思乡的悲愁之中。战士毕竟是战士。“屡战桥恒断,长冰堑不流。天云如地阵,汉月带胡秋。”边塞的条件是如此的艰苦,护城河水早早地结成厚冰不能流动,天上布满的彤云好似两军对峙的军阵,边塞虽说仍然属于汉地,但那月亮分明已带有几分胡地的秋意了。战事迭起,进攻,防守,前进,后撤,出于战斗的需要,河桥常常被人为地拆断。四句当中,有三句写边地气候的恶劣,目的是为了烘托战事的艰苦。“屡”、“恒”,交代战事的频繁,桥断暗示恶战。北齐武将高昂,在其所作《从军与相州刺史孙腾作行路难》诗中描绘将士“屡战”的情形非常生动:“卷甲长驱不可息,六日六夜三度食。初时言作虎牢停,便被处置河桥北。”徐陵曾两度出使北方,或许也受到北方这种刚健诗风的影响。

结四句写能守善攻,战胜敌人,猎取功名,“渍土泥函谷,接绳缚凉州。”函谷关,在今河南新安东。上句用《后汉书·隗嚣传》事,东汉王元曾对隗嚣说:“今天水完富,士马最强,北收西河、上郡,东收三辅之地,案秦旧迹,表里山河。元请一丸泥为大王封函谷关,此万世一时也。”渍土以封函谷关,言其能固守边关,免受侵犯。下句,用索桥引度,出敌不意攻占凉州,言其能巧攻,不仅勇敢,而且机智。凉州,在今甘肃,其地原为戎狄及月氏所居,汉武帝时属汉,为十三刺史部之一。“挼(lǚ)”,同捋;“按绳”,用手握着绳子向另一端滑动。《汉书·西域传》:“县度者,石山也,溪谷不通,以绳索相引而度云。”“平生燕颔相,会自得封侯。”巧用《后汉书·班超传》事:“超问其状,相者指曰:‘生燕颔虎颈,飞而食肉,此万里侯相也。”从军边塞,为国建功立业,一定也能象班超那样封万户侯的。

此诗先抑后扬。黄昏独愁,起调沉郁;桥断冰堑,天云汉月,悲凉莽苍;渍土接绳,转为激昂振奋;猎取功名,慷慨高亢,结束全篇。这类诗标志着南朝末年诗风逐渐由柔媚转为刚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