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诗词《杨锐·闻越南战事》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爱国诗词鉴赏《杨锐·闻越南战事》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长星曾记出蚩尤,海沸江翻两度秋。

夷舶波涛来鬼国,袄祠风雨变神州。

越裳贡雉终无望,波泊飞鸢且慢投。

极目南云何处尽,汉家铜柱在交州。

【注释】 ①长星:彗星,旧时常看作兵祸的征兆。蚩尤:古代神话中东方九黎族首领,相传与黄帝战于涿鹿,失败被杀。②夷舶: 此指法国战舰。夷,这里是对外国殖民主义者的蔑称。鬼国: 《山海经》载古代传说中的国名。诗中泛指荒远之地,有影射越南之意。袄 (xian):拜火教,这里泛指邪教。③越裳: 古南海国名,指代越南。贡雉 (zhi):古时越南曾以白雉 (野鸡)作为敬献中国的贡品。飞鸢 (yuan): 老鹰。④汉家铜柱: 后汉马援平定南方,在交趾立铜柱为汉之边界。交州: 汉武帝时开始设置的行政区划,辖境相当于今广东、广西的大部及越南的北部、中部。原名交趾,东汉建安八年 (203) 改为交州。

【鉴赏】 这首诗写于1885年中法战争中老将冯子材大败侵越法军之后。冯子材、刘永福大败法军,为十九世纪末期中国屈辱的历史抹上了一笔少见的亮色。杨锐的这首七律,也为那时期的爱国诗作抹上了一笔难得的亮色。正如当时的天下大势并不是某个将领的某次战功所能改变的一样,这局部胜利的背景仍然是丧权辱国的暗淡现实。只是在尾联笔锋一转,才写出了 “汉家铜柱在交州” 这样充满民族自豪感的诗句。

早在公元前一百多年,汉武帝就在越南置行政区划,东汉末年称为交州。随着中国近代史揭开屈辱的一页,越南也不可避免地成了西方列强攫取的对象。1883年,法国入侵并强迫越南成为法国的“保护国”。同年12月,法军进而向中国军队发动进攻,挑起了中法战争。这就是本诗题目所指的越南战事。对于这场战事,清朝廷内部意见严重分歧,主战主和,吵嚷不休,最终是主和派占了上风。1885年初,法军入侵越南谅山,直逼镇南关,进犯我广西边界。当时杨锐正在张之洞两广总督幕府,他极力主张援越抗法。正是在杨锐的建议下,张之洞任命老将冯子材率军抗法。得到张的同意后,杨锐即一面代拟奏稿,一面通知冯子材速赴前线。1885年3月,帮办广西军务冯子材率部英勇抗击,在镇南关,谅山大败法军,重伤法军前敌统帅尼格里。谅山大捷沉重打击了法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引起了法国政局的动荡,导致法国内阁总理茹费里倒台。这难得的胜利,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使当时才二十几岁的杨锐兴奋不已,他笔端饱蘸激情,写下了这沉痛而豪迈的诗句。要在简短的诗行中记事、抒情,表达丰富的思想内容,用典历来就是近体诗常用的手法之一。这首诗正是自然贴切地使用大量典故,对1883年到1885年的越南战事作了简要而形象的艺术概括。

首联使用了长星、蚩尤这两个象征兵祸、灾难、野蛮、凶恶的典故来借喻两年来闹得海沸江翻的侵略战事,既概括了历史,又赋予了诗句强烈的感情色彩。颔联两句进一步揭露:洋鬼子的军舰从遥远蛮荒的国度驶来,搅得海面波涛汹涌,外国邪恶势力所掀起的战争风雨使神州大地变得动荡不安。夷舶、祆词,鬼国、神州,对仗工稳,褒贬分明。接下来颈联两句显得有些悲怆: 自古以来南海属国越裳向中国进贡白雉的融洽关系已不复存在,现在越南已沦为法国的殖民地。海上的飞鹰呵,且慢投下你那飘泊的身躯,那里已是一片改变了归属的屈辱的土地。悲怆的叹息余音未绝,尾联笔锋陡转: 极目远望南天的海云,祖国的边疆在哪里? 此刻,谅山大捷使作者心潮澎湃,豪情满怀,他大声的唱道: 那雄伟的汉家铜柱依然挺立在南国边陲的交州呵!

文章作者:陈淑宽,艾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