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诗词鉴赏《李梦阳·秋望》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黄河水绕汉宫墙,河上秋风雁几行。
客子过壕追野马,将军弢箭射天狼。①
黄尘古渡迷飞挽,白月横空冷战场。②
闻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谁是郭汾阳?
【注释】 ①客子:即游子,作者自谓。野马:指春天阳气发动所形成的游气。《庄子·逍遥游》: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此借指秋风吹起的尘沙。弢 (tao)箭: 弓箭,弓袋叫弢。②飞挽: 飞刍挽粟的省说,意为迅速运送粮草。此指飞速运送粮草的船只。
【鉴赏】 明宣宗以后,蒙古族的军事势力已构成西北边境的严重威胁。明孝宗弘治十三年 (1500)秋,任户部主事的李梦阳奉命犒劳榆林军,来到西北边疆,《秋望》 即是此次犒军时所作。
首联写黄河一带的秋景: 黄河之水绕秦汉时所筑防边城墙流逝,秋风萧瑟,大雁成行,广漠的边塞原野透出一种荒凉气息。“黄河水”,“秋风雁”都是诗人亲眼所见,既道明地点,又点出节令,紧扣诗题 “秋望”。
颔联上句写诗人作为朝廷的使者,不辞辛苦到边塞犒军的情景。下句写边防将士意气风发,捍卫边塞的勇武之志。“天狼”,星名。《晋书·天文志》有“狼为野将,主侵略”之说,故古人常以 “射天狼”表示抵御外族入侵。诗人来到边关,看到将士们身着戎装,弯弓搭箭,欲射 “天狼”,大有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 《从军行》) 的英雄气概,由衷地感到喜悦和振奋。
颈联紧承上联,而辞气由昂奋转为深沉。黄河古渡口黄尘弥漫,看不清飞,流直下的运送粮草的船只; 秋月惨淡,黄河岸边的古战场一派冷寂萧森景象。古渡口的忙碌,是战前的准备,古战场的冷清是战前的沉寂,二者形成鲜明的对照,给人以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诗评家谓“七言诗第五字要响”,“所谓响者,致力处也” (《苕溪渔隐丛话·上卷十三》引 《吕氏童蒙训》)。这一联中的“迷”、“冷” 二字便是响字,含意十分丰富。尤其 “迷”字下得精切,既显现了黄河渡口的繁忙,同时也使人觉得这仿佛是诗人凝目眺望产生的幻觉。诗人所处时代已是明王朝日益衰落之期,那飞刍挽粟、大军挺进的景象也许只是诗人的一种幻想和希望罢了。因此当诗人看到那惨淡月光笼罩下冷清的古战场时,心灵受到巨大的震动,禁不住从心底升起一股寒意,诗人炽热的爱国心在颤抖,他目注苍穹,面对广漠的塞垣,发出了深沉的询问: “闻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谁是郭汾阳?”郭汾阳,即郭子仪。唐玄宗时郭子仪曾任朔方节度使,肃宗时因平安史之乱有功,封为汾阳王。这两句集抒情与议论于一体,写出了渴望良将安边的心声: 从古以来,镇守北方的多是有勇有谋的将军,而今的守将有谁是郭子仪那样的人才呢?李梦阳曾数次奉命到宁夏、榆林等地犒军,对边患的严重性深有体会,因而希望良将出世的诗句常见笔端。如 “可怜回首鼙鼓急,几时重起郭将军”(《秋怀》八首其二),“呜呼杨石今已无,安得再生此辈西备胡”(《石将军战场歌》) 等皆是,而 “只今”一语来得更加直接强烈,吊古伤今,反诘有力,表现了诗人关心边防的殷殷爱国情。
此诗通过对凄清萧条的黄河秋景和冷落荒凉的战地风云的描写,感叹当今没有郭子仪那样力挽狂澜、扶危定倾、安边卫国的人物,抒发了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思。该诗一反李梦阳的模拟作风,笔力雄浑,悲凉慷慨,很有气魄。
文章作者:杨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