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诗词《刘琨·扶风歌》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爱国诗词鉴赏《刘琨·扶风歌》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朝发广莫门,莫宿丹水山。

左手弯繁弱,右手挥龙渊。

顾瞻望宫阙,俯仰御飞轩。

据鞍长叹息,泪下如流泉。

系马长松下,发鞍高岳头。

烈烈悲风起,泠泠涧水流。

挥手长相谢,哽咽不能言。

浮云为我结,归鸟为我旋。

去家日已远,安知存与亡?

慷慨穷林中,抱膝独摧藏。

麋鹿游我前,猿猴戏我侧。

资粮既乏尽,薇蕨安可食?

揽辔命徒侣,吟啸绝岩中。

君子道微矣,夫子固有穷。

惟昔李骞期,寄在匈奴庭。(11)

忠信反获罪,汉武不见明。

我欲竟此曲,此曲悲且长。(12)

弃置勿重陈,重陈令心伤!(13)



【注释】 ①广莫门:洛阳城北门。奠宿:即夜晚住宿。莫,同“暮”。丹水山:即丹朱岭,在今山西高平县北,丹水发源于此。②弯:拉弓。繁弱:古大弓名。龙渊:古代宝剑名。③顾: 回头。俯仰: 犹高下。御飞轩: 驾着奔驰如飞的车子。④发鞍: 卸下马鞍。⑤泠泠(ling):泉水声。⑥谢:辞别。哽咽:悲伤得说不出话来。⑦结:停顿。⑧穷林: 深林。摧藏: 悲伤。⑨资: 盘缠。薇蕨: 可以食的野菜。⑩微: 衰落。夫子: 孔子。(11)李: 指李陵。骞期: 即 “愆期”,过期不归。(12)竟: 结束。(13)弃置: 丢在一边。陈: 述。



【鉴赏】 这首诗选自 《文选》。它是作者在永嘉元年 (307) 九月赴并州刺史任上时所作。全诗字里行间表现了丰富的现实内容和深沉的爱国情感,此诗可称得上“悲壮”二字的史诗。它以作者沿途所见所感,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历史现实,也是诗人奔赴卫国战争前线与外族入侵作艰苦斗争的历史记载。作者从洛阳兼程赶往并州边关,仅用一天就赶了二百多里路,到达了晋城。这样“俯仰御飞轩”,疾如星火地赶路,是急于赴国难,解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而路途的艰险更是难以想象的,连年的战乱,民不聊生,寇贼纵横,道路断塞,作者召募千余人,一路战斗,“以少击众,冒险而进,顿伏艰危,辛苦备尝” (刘琨 《上怀帝表》)。贵族公子出身的刘琨能不畏艰险,毫不退缩地勇往直前,充分显示了诗人的爱国至诚。当时正值并州饥荒,哀鸿遍野,饿殍盈路,诗人亲眼所见的是 “府寺焚烧,僵尸蔽地,其有存者,饥羸无复人色,荆棘成林,豺狼满道”(《晋书·刘琨传》)。面对百姓的苦难与浩劫,诗人不由 “泪下如流泉”“哽咽不能言”。由饥民联想到朝廷命运和家庭命运,不由悲从中来,“抱膝独摧藏”。在“资粮既乏尽,薇蕨安可食” 的残酷环境中,诗人没有被悲痛压倒,而是面对现实,增强了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刘琨上表请求朝廷赈济灾民,但是朝廷对于抗敌赈灾并不热心,不仅不给粮食和军援,反受猜忌。作者深感报国之难,只得 “揽辔命徒侣,吟啸绝岩中”,用“吟啸”抒发心中悲愤。用汉朝李陵的故事来表达对皇帝昏庸、奸臣当道的不满。李陵是汉武帝时的将军,一次出征匈奴,弹尽粮绝,又无援兵,虽奋力杀伤数倍之敌,终因寡不敌众,被俘投降。汉武帝听说他降了匈奴,就把李陵全家杀了。司马迁曾为李陵辩护,说李陵 “身虽陷败,彼观其意,且欲得其当而报于汉”。作者用司马迁的说法,说李陵本是想作内应帮助汉朝灭匈奴的,忠心反而获罪,不被汉武帝谅解,曲折地表达了自己在边境招兵买马,同样是想报效朝廷,随时准备配合晋朝大军攻伐匈奴,这种忠心和李陵是一样的。同时也表达了对皇上昏庸,奸臣当道,不思光复领土的愤慨。诗人对此也无可奈何,于是一声长叹: “弃置勿重陈,重陈令心伤!”其忧国忧民之情溢于言表。

本诗在艺术上以叙事和抒情相结合,风格清拔悲壮。在当时讲究“贵黄老,尚虚读……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的诗坛上自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

文章作者:钟维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