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诗词《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爱国诗词鉴赏《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

征骑屯广武,分兵救朔方。

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

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

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梁。

箫鼓流汉思,旌甲被胡霜。

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

马毛缩如猬,角弓不可张。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注释】 ①《代出自蓟北门行》为乐府旧题。代: 即拟。②羽檄: 紧急军事文书。插羽毛以示紧急。边亭:边境哨亭。烽火:边防报警的信号。边关筑高台,敌人侵犯时,白天放烟 (即烽)、夜间举火以报警。咸阳: 秦都城,这里泛指京城。③征: 征集。骑(ji):骑兵。屯:驻扎。广武:今山西省代县西。朔方:今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一带。④严秋:深秋。筋: 弓弦。竿:箭杆。虏阵: 敌人的阵容。精: 强劲有力。⑤遥相望: 形容使者很多,不绝于路。⑥雁行(xing):大雁飞行,此形容军队排列整齐,行军迅速。鱼贯:游鱼前后贯连,形容士兵依次进军。飞梁:悬空飞架的桥梁。⑦流: 传奏,传达。汉思:汉民族的情思。⑧缩: 因天寒而蜷缩。猬:刺猬。角弓:用角装饰的弓。张: 开。⑨国殇:为国牺牲的人。

【鉴赏】 《代出自蓟北门行》为乐府诗,也是鲍照边塞诗的代表作之一。鲍照一生坎坷、屈沉下僚,也没有机会身临前线,为国立功,只有把一腔忠愤赤忱、一腔爱国热血寄寓在想象而成的边塞诗中,飘洒在虚幻的边关热土上。

诗凡二十句。首四句写北方边警飞传,朝廷遣师御敌。语言简洁劲直、笔力纵横激荡,由边亭而咸阳,又由咸阳而广武、朔方,大笔如椽,凌空挥洒。同时,“起”、“入”、“征”、“屯”、“分”、“救”,仅四句诗就六个动词串用,有力地渲染了军情之紧急和战前之紧张气氛。中十二句,写虏阵之精强、天子之震怒、使者之络绎奔走、征途之艰苦卓绝; 写箫鼓传奏思汉之曲,旌甲披满胡地之霜,疾风、沙砾冲天而起,马毛、角弓寒不可张,皆为烘云托月之法,以反映我军将士一往无前、誓死报国的忠勇气概。写得奇矫凌厉、慷慨悲凉,使人神魂飞越、怵目惊心。其中 “严秋”二句,上承“羽檄起边亭”,写敌人入侵,并以秋气之肃杀,烘托战争之严酷; 借敌阵之精强,反衬我军之勇武。“天子”二句,上承“烽火入咸阳”,写朝廷震怒; 并以 “按剑怒”、“遥相望”两个细节,显示出民族尊严不可欺、神圣领土不可犯的气概。“雁行”八句,承前“征骑屯广武,分兵救朔方”,写我军英勇无畏、奋起抗敌。并以“雁行”、“鱼贯”形容我肃整迅疾,势不可挡的军威,以“汉思”、“胡霜”揭示我卫国保家、义无反顾的军心,以“疾风”、“沙砾”、“马毛”、“角弓”等边关景物,侧面反映出战争的艰险和我军的顽强。最后四句,放笔直抒,既歌颂我军将士,又寄寓了作者献身边关,一洒热血的报国情怀。

全诗格调高昂,气势雄放,在南朝靡靡不振的诗坛,实在是难得之洪钟巨响。

文章作者:傅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