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石高来
作者严文井。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7月出版。收作品七十五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山寺暮”曾被列入靳以主编的“散文丛书”,于1957年5月出版单行本。选入该书时,又加进几篇同期文章,并作了一些文字润饰。“跋涉偶记”十篇,除《篝火》、《春节忆父亲》两篇,均为建国前所作。《篝火》是作者为建国第一个十年的《散文特写选》写的序。文中将五十六位作者的七十七篇作品喻为“火焰和光亮的故事”,给十年散文以充分的肯定。《春节忆父亲》寓深情于平淡之中,写曾经参加过辛亥革命的父亲充满坎坷的一生,他想反抗,但没有找到反抗的有效途径,表现了30年代知识分子的苦闷、彷徨。第二部分“花明小唱”四辑六十三篇,大多写在“文革”之后。第一辑是十篇随感。《莲花和樱花》歌颂中日友好,《我的再一次回答》表达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迎着强烈的海风》揭示了历史的风浪赋予我们民族以坚强的性格,《一个低音变奏》表现对善良、纯洁和宁静的永恒追求。这些作品借花草、泥土、海风发感,以柔和的笔调表达了深沉的思索。第二辑二十七篇,大多是写给青年的。告诉一般青年如何认识人类,树立起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责任感;告诉文学青年如何从生活中汲取营养,提高写作水平;告诉自学青年如何读书、积累知识。作品既为取得成绩的青年唱赞歌,也呼吁社会不拘一格降人才。另有一组序、评,涉及金江、薛尔康、荒煤等的散文集和高晓声、高行健的小说。第三辑十二篇为孩子们而写。告诫成人该给孩子以温暖和信任,对诗坛童星阎妮、小鹂表示关注,向有志于为儿童写作、出版的同志致谢。第四辑收入书信十四篇,展示了作者的文学观和人生观。如:“更多一些探讨和思考,不要急于制造自己的成见”(致A·D);路,时常出现在山穷水尽的地方(致周冰冰、冯骥才);文学的凝固意味着死亡(致孔捷生);形式是被内容选择出来的,二者必须和谐(致高尔品);在现代,诗和美正在渗透到各种文学样式里(致良沛);如果历史赋予我们的任务还没有完成,我们就应该具有当年的精神(致李涌),等等,无论是致无名小辈,还是致旧时至交,都以平等商榷的口气娓娓道来。本书具有感受、表达真切,散文概念宽泛,表现手法多样的特点。曾获新时期全国优秀散文(集)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