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华《一个死者对生者的访问》当代文学作品赏析

作者: 张艳华

无场次话剧。作者刘树纲。发表于《剧本》1985年第5期,后收入《探索戏剧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年12月版)。作品以一个“死者”对“生者”进行访问的荒诞处理,反映了现实社会一种发人深省的生活真实。普通设计师叶肖肖,在公共汽车上见义勇为,当场扭住了一位企图作案的盗窃犯,在进行殊死搏斗中,全车竟无一人相救,致使罪犯逃之夭夭,英雄却倒在血泊之中。作品突破了传统的英雄剧模式,没有按照传统的写实原则再现叶肖肖生前的生活历程,而是别出心裁地让他“死而复生”,去查访与他同坐一车的乘客们,对他们的灵魂进行一一拷问,对人情世态作一次精神的漫游,深入探寻和反思人世间的爱与憎、生与死的价值。对人情的冷漠,叶肖肖给予了宽厚的理解;对死后的荣辱,他也付之淡淡的一笑。然而剧本却在客观、冷静的描写后面,暴露和鞭挞了社会风气及政治生活的阴暗面,显示出强烈的批判现实主义的力度。作品大胆创新,成为探索剧目的又一力作,其创新首先表现在它荒诞形式的运用上。人死了还能复生,幽灵回到人间游荡、查访,死者与生者会面、对话,亡灵亲自参加自己的追悼会等等,显然是借鉴了荒诞派和象征主义的某些表现手法,有意违背生活的外在真实,构思出了这样一个荒诞离奇的戏剧情境,创造出一种新颖奇妙的舞台景象,充分揭示了超越生活表象的内在真实。其次表现在对话剧表现力所进行的多方面开拓上。该剧舞台风貌绚烂多变,艺术想象丰富奇特,表现手段多样灵活,充分展现了戏剧的综合艺术特征。在剧中不仅将音乐、歌唱、舞蹈、造型、绘画等熔为一炉,还运用面具及象征手法进行表演。全剧除了叶肖肖、唐恬恬、柳风等主要人物外,就是那支由十来个男女演员组成的多功能的歌队,他们既是伴唱的歌队,又是时装表演队,忽儿戴上面具扮演剧中其他众多角色,忽而组成各种不同的造型,甚至在舞台上当众作道具,这便产生了强烈的间离效果,给人以多层次的艺术享受。此外,作品借鉴了中国画“散点透视”的方法,以叶肖肖为贯串线,多视点、多角度地展现众多的生活细节,较好解决了结构上的困难。该剧还充分运用戏剧的假定性,吸收了传统戏曲虚拟化的表演方法,给人以空灵但充实的审美感受,也因此而为民族化、现代化的戏剧发展提供了可贵的经验。该剧上演后,在戏剧界反响强烈,影响甚大,曾被改编为同名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