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晔《“蓝军司令”》当代文学作品赏析

作者: 李晓晔

报告文学。作者江永红、钱钢。发表于《解放军文艺》1981年第8期。作品生动地刻画了中国当代军人的光辉形象。团参谋长王聚生是个认真而又好胜的人,他认为部队演习应该按实战要求进行,因为敌人不一定都是“纸老虎”,正义未必能够自动战胜邪恶,因此在他担任假想敌方的“蓝军司令”时,他总是精心安排、严密部署,与假想我方的“红军”顽强对垒,可是在“文革”时期,他的这种观点和做法却遭到严厉批判。当时,林彪的“精神万能”、“政治可以冲击军事”等谬论流毒很广,许多人中毒很深,他们认为只要思想觉悟提高了,敌人自能不战而胜。因此,在演习中,无论“蓝军”多么顽强,规定时间一到,“红军”必然地要成为胜利者。对此,王聚生争辩过、抗议过,可是没用,最后,他泄气了,遇上演习就装病不去。粉碎“四人帮”后,重新上任的军长一改过去“红军必胜”的演习模式,把他调到军教导队当副队长,授予他指挥“蓝军”的实权,刚强的王聚生对此激动得眼眶潮湿。在军长的支持下,他的设想和计划得到充分展现。他认为,“蓝军”虽然不是敌人,但它应真实地反映出敌人的凶残狡诈,这样才能逼出我军的速度、合成训练和立体作战的思想观念,因此,在演习场上,他从不讲情面,不论别人说三道四,他都以“蓝军”的本份,我行我素。于是演习中,“蓝军”时而从天而降,时而出现在“红军”的指挥所面前,而且他还专门挑出一些大个子扮演伤兵,累得女卫生员们上气不接下气。然而,生活中的王聚生却是感情真挚而丰富的人,他不仅爱自己的士兵,更爱自己的家人。由于常年演习在外,他没有很多的时间照顾家里,甚至妻子难产时也不能回家探望,但他不忘记请人给她捎去红糖、鸡蛋。总之,强烈的爱国热情,深厚的现代军事理论素养,严谨的治军作风以及丰富的感情构成了当代军人性格的基本特征,而这正是他们克敌致胜的原因所在。这篇作品采用记叙与描写相结合的手法,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对人物形象进行描绘,塑造了一位血肉丰满的当代军人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1981——1982年全国优秀报告文学评选中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