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晏婴·楚王欲辱晏子》简析

先秦·晏婴·楚王欲辱晏子

亦题《晏子将使楚》、《水土异也》或《晏子使楚》。先秦轶事小说。旧题晏婴撰。原载《晏子春秋·内篇·杂下》。《说苑·奉使篇》、《艺文类聚》二十五、《北堂书抄》四十、《太平御览》七六九等皆引载此故事(文各有异)。今李格非、吴志达主编《文言小说》亦录入。这是一则记述晏子出使楚国的遗闻。描述: 晏子即将来到楚国,楚王闻之,对左右说: “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今即来,我欲辱之,用何种办法?”左右回答:“当他到这里时,我们可捆缚一人,从王面前而过。王可问这人是干什么的,我们就回答说是齐国的偷窃者。”晏子来到楚国,楚王以酒会招待,酒兴正浓,两个差役绑着一个人,走到楚王面前。楚王故意问被绑者是干什么的,差役回答说是齐国人,犯了盗窃罪。楚王视晏子而问:“齐人本来就惯于做贼吗?”晏子站起回答:“我听说,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桔和枳,叶虽相似,而果味实异。究其原因,是水土不同所致。今民生于齐,而不为盗; 入楚,则为盗,恐怕是楚国水土使民惯于为盗吧!”这则故事是《晏子使楚》的姐妹篇,它不仅表现了晏子的聪明机智,而且也说明了想卖弄聪明,意欲戏侮人的,到头来必然自食其果。篇末的楚王自我解嘲之语:“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也就是对主题思想的点示。故事情节生动,富于戏剧趣味,通过楚王策划欲辱晏子和晏子智挫楚王而使其自辱的典型细节或片断描写,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第一个场面,用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方法写晏子还未到楚,就先通过楚王之口点明他是“齐之习辞者”——善于辞令的外交家。这就自然引出了楚王君臣策划侮辱晏子一幕情节。要缚齐 “盗”而过于王前,当着晏子之面而辱齐,不能不说是毒计。这虽然没有埋伏刀枪剑戟的情节惊险,但其描写也是挺紧张引人的。第二个场面,晏子来到,楚王君臣按照计划行事。谁知晏子反唇相击,从从容容地说出一个 “桔生淮南……” 的比喻,并画龙点睛,道出了 “楚之水土使民善盗”的真意。其言辞寓庄于谐,幽默风趣,使楚王无可奈何,发作不得,只好来个自我解嘲。这两个场面的转换对比,深化了晏子的机智性格,平庸愚昧、窘态常出的楚王也把巧于应变的晏子形象反衬得更加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