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刘义庆·王彪之母魂
亦题《王彪之》、《避厄》。南朝宋志怪小说。刘义庆撰。原载《幽明录》。《太平御览》卷八八三、《太平广记》卷三二○皆引载。鲁迅《古小说钩沉》、郑晚晴校注《幽明录》均辑录。李格非等《文言小说》选录。王彪之(305—377):字叔武,东晋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王彬之子,王导之侄,官至光禄大夫、尚书令等。本篇叙写王彪之遇母魂的怪异故事:王彪之年少时,有一天独坐书房,忽然听见窗前的竹丛中有人叹息,好像母亲的声音,他感到很奇怪,便前去观看,只见母亲和生前无异,他立即跪拜,母亲言讲,他将大难临头,若能随一白狗向东走出千里,三年后再回来,就可以避免灾难。说完就不见了。第二天,他果然见到一条白狗,于是整装随狗往会稽方向行走,等走出千里外,狗就不见了。三年后回家,在书房里又听见了以前的声音,母亲又来为他祝贺,说他今生能活八十多岁,官位将排在尚书令和三公一级。他后来的一切都应验了母亲的话。作品通过王彪之母魂教儿避厄又贺儿得福的故事,意在宣扬鬼神迷信思想。以鬼魂神明的先见,来附会生活中的人事,幻诞无稽,纯属虚妄之谈。但母亲的爱子之心,却是人之常情。见儿有难,即来解救;见儿富贵,就来庆贺,天下慈母,无不如此。所以我们可以说,这一母魂是被人格化了的艺术形象,因而给人一种虚幻性的现实感,小说剪裁精妙,详略得当。母魂两次出现,作者详写前次,王彪之独坐斋中,忽闻叹声,寻声遇母,跪拜痛伤,母教避厄,悲怅达旦,果见白狗,随往会稽。事件的前因后果,具体经过,人物的言行神态,以及后来母言的灵验,都一一写出,描述细致入微。而后一次的贺儿得福一事,则简笔略写,对王彪之为官做宦的一生经历,竟只字不提,仅用“后皆如母言”一句带过,显得很是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