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干宝·寿光侯
东晋志怪小说。干宝撰。原载《搜神记》卷二。《法苑珠林》卷四十二录载。本事见《列异传》、《列仙传》。作品叙写:汉章帝时,有个寿光侯,能降百鬼众魅。同乡有一妇人被魅困扰,侯为劾之,得大蛇数丈,死于门外,妇人遂得安乐。有一棵大树,人过其下即死,鸟飞其上便坠,侯劾之,树盛夏枯落,有大蛇长七八丈,悬死树间。章帝听到后,诏他询问其事,并让人装扮成妖怪试探他的本领。寿光侯施展法术,三个假妖怪登时仆地无气。章帝大惊,说明真相后,寿光侯又把他们解醒。作品旨在说明人定胜妖。小说中的鬼魅,均以害人为其共同特点,这是当时社会条件下,各种自然灾害和社会邪恶的形象写照,而寿光侯这一降妖英雄的塑造,正是人们征服自然、战胜邪恶的理想化身。在不足二百字的短文中,作者选取三个小故事,用寿光侯降妖的脉意贯通,浑然成一体。在独特的结构中,既显其剪裁精当,不枝不蔓,又见其语言简洁,富于表现力。小说巧用反衬法,在每一则小故事的叙写中,都先渲染鬼魅的凶恶可怕,如章帝言:“殿下有怪,夜半后,常有数人,绛衣披发,持火相随。”读罢令人毛骨悚然。这里虽为章帝弄“鬼”,但假鬼亦鬼,然而寿光侯竟不费吹灰之力便将其降服。前面对妖势的渲染实际上是为后面英雄降妖进行反衬的。这种笔墨,既增强了故事的浪漫主义情趣,又突现了作品的主题。但小说在人物塑造上功力不足,寿光侯的形象不够丰满。后人采《神仙传》中刘凭降妖事续于本文之后,故《太平御览》、《太平广记》均归入“刘凭”条下。《后汉书·方术传》亦载录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