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韵》的主要内容,《广韵》导读

《广韵》的主要内容,《广韵》导读

《广韵》全名 《大宋重修广韵》,是中国古代的重要韵书。宋陈彭年、丘雍等编,成书于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主要版本有清张氏泽存堂本,中国书店1982年影印出版;《古逸丛书》覆宋本;涵芬楼覆宋巾箱本;《楝亭五种》本; 《古逸丛书》覆元泰定本; 《小学汇函》内府本,前四种为详注本,后二种为元人删削而成的简注本,以详注本为善。

陈彭年(961—1017),字永年,宋南城(今属江西省)人。雍熙进士,官至兵部侍郎。合作者丘雍生卒年月及事迹无考。

自 《切韵》问世以后,从唐至五代,人们相继做过一些韵书,如 《刊谬补缺切韵》、《唐韵》、《广切韵》、《广唐韵》等,但都是就 《切韵》作部分增订修改。宋景德四年(1007),因旧本偏旁差讹,传写漏落,注解未备,朝廷乃命重修。同年崇文院上校定《切韵》五卷,依例颁行,至大中祥符元年(1008)改名《大宋重修广韵》。前此,宋太平兴国二年 (977) 至端拱二年(989),句中正等曾奉诏编纂 《雍熙广韵》100卷。因《雍熙广韵》 修订在前,故陈彭年、丘雍之修订名曰“重修”。

《广韵》共5卷,平声因字多分上、下两卷,上、去、入声各一卷。收字26194,较陆法言《切韵》增加14036字,注文191692字,也较陆书为详。全书分206韵,其中193韵从陆氏 《切韵》而来,2韵 (俨韵、酽韵) 从《王韵》而来,11韵 (谆、准、稕、术、桓、缓、换、末、戈、果、过韵) 采自天宝本 《唐韵》。206韵包括平声57韵(上平声28韵,下平声29韵)、上声55韵、去声60韵和入声34韵。全书平、上、去、入韵数不等,是因为去声祭、泰、夬、废四韵没有平、上、入声相配,冬韵、臻韵的上声因字少而附入肿韵、隐韵,臻韵的去声仅1字,附入焮韵,痕韵的入声因字少而附入没韵,没有单独列出韵目来。206韵韵目的排列次序,则采自李舟 《切韵》。

《广韵》相应的平、上、去、入声各韵之间,具有相承相类的关系,如东、董、送、屋四韵、东、董、送三韵包含的韵母相同,仅声调有别,而这三韵与屋韵韵头、韵腹相同,韵尾相类。因此,《广韵》虽有206韵,如不计声调,便只有61韵。《广韵》韵部为诗歌押韵而分,诗歌押韵不计韵头,只求韵腹和韵尾相同,因此,《广韵》的一个韵部可能包含一个、两个、三个甚至四个以上韵母。这样61韵实际包含的韵母有110多个。

《广韵》韵目下注有同用、独用之例,同用即相近的几个韵作诗押韵时可以通用,独用则不能与他韵通用。唐封演 《闻见记》曾云: “隋朝陆法言与颜、魏诸公定南北音,撰为 《切韵》,……先、仙、删、山之类分为别韵,属文之士共苦其苛细。国初,许敬宗等详议,以其韵窄,奏合用之。”为此,有人认为同用之例的形成是由于韵窄,实际并非如此。如支韵,400字左右,可谓大韵,却与脂、之韵同用;微韵才100多字,是小韵,却为独用。所以同用、独用之例,应与当时实际语音有关。不过今本 《广韵》同用、独用之例有所讹乱,戴震曾有《考定广韵独用同用四声表》,较为可信,为音韵学家所遵用,所以现在一般音韵学著作所列 《广韵》韵目表,与 《广韵》原书韵目表略有差异。

《广韵》虽然作于宋代,但由于继承了 《切韵》、《唐韵》的音系和反切,而 《切韵》、《唐韵》等韵书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未被发现,所以《广韵》很自然地成为研究汉语中古音的重要材料。陈澧作《切韵考》、瑞典汉学家高本汉研究中国隋唐古音,依据的都是《广韵》。不仅如此,《广韵》的价值还在于它是上溯汉语上古音的必经桥梁,下推汉语近代音的必由之路。此外,汉语现代方言的研究,也往往需要借用《广韵》的声韵系统来做方音的寻根溯源、方音之间的特征比较等工作。

《广韵》的收字、训解十分详尽,因此可以说此书又是一部按韵编排的字典。清潘耒曾云:“此书之作,不专为韵也。取《说文》、《字林》、《玉篇》所有之字而毕载之,而增益其未备,厘正其字体,欲使学者一览而声音、文字包举无遗。”“凡经史子志、九流百家、僻书隐籍,无不摭采”,“不惟学者可以广异闻,资多识,而《世本》、《姓苑》、《百家谱》、《英贤传》、《续汉书》、《魏略》、《三辅决录》等古书数十种不存于今者,赖其征引,班班可见,有功于载籍亦大矣。” ( 《重刊古本〈广韵〉 序》)

《广韵》收集的内容较多,对学术研究来说,固然是一个优点,但对一般人来说,却太繁琐了。如东韵“公”字下,所载古代姓氏人名多达七百余字,其中称东宫得臣为齐大夫等,亦多纰缪。《广韵》还收有很多冷僻之字,一般人更无用处。为此,宋戚纶等曾奉皇帝之命,编写过一部《景德韵略》,内容省减甚多。

参考文献

  • 1. 陈澧: 《切韵考》,成都书局,1929
  • 中国书店影印本。1984。
  • 2.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商务印书馆,1940。
  • 3. 张世禄: 《广韵研究》,商务印书馆,1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