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际经》的主要内容,《本际经》导读
《本际经》全称《太玄真一本际妙经》,道书中引用多简称。是隋唐道教的重要著作。托元始天尊等所说。据唐释玄嶷《甄正论》卷下说:“至于《本际》五卷,乃是隋道士刘进喜造,道士李仲卿续成十卷。”本书有唐初敦煌写本,文末纪其年者凡三见,一为则天证圣元年(695),一为中宗景龙二年(708),一为玄宗开元二年(714)。景龙二年写本为卷三《圣行品》的义疏。《正统道藏》收有本书的第2卷《付嘱品》。
刘进喜、李仲卿,生卒年并不详,隋及唐初年道士。刘进喜好《老子》学,曾在长安(今西安)讲《老子》,并著有《老子通诸论》。二人皆好与沙门论争,刘著《显正论》,李著《十异九速论》,诋斥佛教。
该书的存佚情况如下。卷1《护国品》,以敦煌P2467《诸经要略妙义》所摘录的部分合P3371、P3790所存,略可获完帙。卷2《付嘱品》,敦煌经P2393及《正统道藏》所收录皆完帙,P3027有卷2义疏残文。卷3《圣行品》,敦煌经P2795为完帙,P2361残本卷义疏。卷4《道性品》,以敦煌经P2463合P2806亦可获完帙。卷5《证实品》,敦煌经P2366合P2438为完帙。卷6,敦煌经P3310存31行,P2231残56行,P2860残166行。卷7《譬喻品》,敦煌经DX110A、S6145、S5740皆有残文,以P2437得文最多,凡247行。卷8《最胜品》,敦煌经P3674残112行,DX294残24行至卷末。卷9,敦煌经P3280残271行至卷末 。卷10《太上道本通微妙经》,敦煌经DX750残15行,S2999残265行至卷末,P2465题为《太上本际道本通微妙经第十》。另外,敦煌经P2467《诸经要略妙义》摘录有本书卷1—6,卷8、卷9的部分章节。
《本际经》主要讲述道教双遣、两不执的“重玄”学说。它吸收佛教中观学派的一些思想方法,力图重建道教义理。着重讲述了以下几个问题或观点。1、双遣有无。认为有无二见起于众生识见的颠倒。众生偏执有无,所以自是而非他,以有为炼形与无为养虚相抵触,因为两种见解相对立,偏执一方便成滞病。2、道性问题。称言道本无性,即所谓真实空,如说:“言道性者,即真实空。”(卷4)真实空是双遣有无二见之后 ,在更高层次上实与空的统一,所以说偏执于有或无,都不能得道。3、解决道本无性观点与返朴归真说的矛盾。返朴归真即返本,是道教吸收道家学说所提出的修养境界。返本与道本无性的观点有矛盾,道本无性意即道非因非果,非实非空等等,道无自性,所以修道者无本可返。为解决这个矛盾,该书称返朴归真为“返于无本”。认为只由于众生偏执,圣人乃“因缘方便”,实际上返朴归真也是“假施设”。同样的道理,所谓得道也“实无所得”,只不过“为化众生,名为得道”(卷1)。如果能解悟终极超脱的宗教智慧,则一切施设皆忘。4、阐述“兼忘重玄之道”。说凡夫“染著诸有,虽积功勤,不能无滞,故使修空,除其有滞。有滞虽净,犹滞于空”,所以进而要空有兼忘。遣空有二见还属对治,空有二见是病,遣之是药,有药表明“心未能净”,所以要重玄,重玄即遣除用药之意,也就是“遣一切相”(卷8)。5、论天尊道身、本身、生身等义。如说“道身不生灭,任理自玄通”,“本身为物始,生炁布三才”,“生身托父母,寄慧示同凡”等等,意图将重玄的义理与众生修行统一起来,将哲学思想与宗教创世说统一起来,并以之解决道与众生关系等问题。
《本际经》涉及到的道教义理问题较多,唐初成玄英、李荣等道士以“重玄之道”注释《老子》、《庄子》,所要解决的问题大都可见于《本际经》,二人的重玄学说也与《本际经》一脉相承,李荣在与僧人论争中还曾立“本际义”。又如武周时道士王玄览著《玄珠录》,其中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便是道与众生的关系问题。另外唐初高道如潘师正、孟安排等也多称引《本际经》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