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字辨略》的主要内容,《助字辨略》导读
《助字辨略》是解释古代汉语虚词的著作。清代刘淇著。初刻于清代康熙五十年(1711),是为海城卢承琰本。后多次翻刻,有镂版的长白国泰本(1779)和海源阁本,以及据海源阁本所排印的巾箱本、长沙杨季常刻本等。1939年开明书店出版章锡琛校注本。此版据长沙杨氏本标点排印,并校订脱误,汇释各家注解,附以索引,开明书店、中华书局曾多次重印。
刘淇(生卒年不详),字武仲,一字龙田、卫园,号南泉,山东济宁人,祖籍河南确山。卒于清代雍正年间。生平喜著书,工诗文,性恬澹,不妄与人交,然亦以此见重于世。另著有《卫园集》。又《清史稿艺文志及外编》 记载,卢承琰、刘淇编有 《堂邑县志》20卷。
本书搜集自先秦典籍至唐宋诗词的“助字”1千余个(含复词),以其中单字的列为条目者为476个。条目先后按诗韵顺序排列,并据各字声类分为5卷。卷1上平声(103条),卷2下平声(76条),卷3上声(100条),卷4去声 (105条),卷5入声 (92条)。
本书采用训诂学方法,对各虚词的用法及其句法关系、语气等方面进行分类训释。“其类凡三十: 曰重言,曰省文,曰助词,曰断语,曰疑辞,曰咏叹,曰急辞,曰缓辞,曰发语辞,曰语己辞,曰设辞,曰别异之辞,曰继事之辞,曰或然之辞,曰原起之辞,曰终竞之辞,曰顿挫之辞,曰承上,曰转下,曰语辞,曰通用,曰专辞,曰仅辞,曰叹辞,曰几辞,曰极辞,曰总括之辞,曰方言,曰倒文,曰实字虚用。”(中华书局,1963年版,以下引文未注出处者,均同此。)其具体训释方法有: 正训、反训、通训、借训、互训、转训6种。
本书对唐宋以上汉语虚词有较全面的考察和研究,不仅收词范围广泛,而且有丰富的例句和书证。如“遐”的释文:“《诗·小雅》: ‘心乎爱矣,遐不谓矣。’”《礼记·表记》 引 《诗》作 ‘瑕不谓矣。’ 《郑注》 云:‘瑕之言何也。’ 《正义》云: ‘胡,何也。’ 愚案: 遐得为胡者,遐何音相近,何胡音相近也。”此外,作者还从理论上讨论了虚词的价值。所谓“构文之道,不过实字虚字两端,实字其体骨,而虚字其性情也。盖文以代言,取肖神理,抗坠之际,轩轾异情,虚字一乖,判于燕越,柳柳州所由发哂于杜温夫者邪!且夫一字之失,一句为之蹉跎;一句之误、通篇为之梗塞;讨论可阙如乎!”作者对于“虚字”和“实字”的分别,是有了明确的概念。同时,本书能突破单字的框框而收录了复音词; 其“发语辞”、“语己辞”、“承上”、“转下”、“倒文”诸类涉及词在语句中的序位或句法关系的条例。均说明作者透过文字而论及语言的识见。
本书较多地采用前人训诂学的成果,所采用的方法仍不脱就词诠释的训诂学传统,因而对虚词的句法功能及其系统性揭示不够,在有关 “助字”的类比中,亦存在语义、语法和语用的混杂现象。在文献资料运用方面,也偶有不审核或误解的地方。但本书在学术实践上,能以丰富的语料为基础,深入辨析,对旧说亦有纠正,并时有作者的新见。“刘氏生于清学初启之时,筚路蓝缕,其功甚巨,正小有疵颣,不足掩其精诣也。”( 《杨树达跋》)
参考文献
- 1.吴文祺、张世禄主编:《中国历代语言学论文选注》,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年。
- 2. 洪诚选注: 《中国历代语言文字学文选》,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