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府舆图》的主要内容,《内府舆图》导读

《内府舆图》的主要内容,《内府舆图》导读

《内府舆图》又称《清乾隆内府舆图》或《乾隆十三排图》,它和《皇舆全图》一样,都是在清初大规模实地测绘的基础上绘制的全国地图。它在《皇舆全图》的基础上,利用新测的新疆、西藏地区的资料,吸收了《西域图志》的成果,由法国教士蒋友仁(M.BENOIST,1715—1774)编绘而成。它是我国实测地图最终完成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国最完整的一部实测地图集。

康熙年间完成的《皇舆全图》,虽然是我国第一部实测全国分省地图集,在我国地图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由于尚缺少新疆哈密以西地区的实测资料,西藏的资料也得之于喇嘛所采访,因而严格地说还不能算是真正完整的全国实测地图集。乾隆即位后,文武并用,励精图治,努力维护边疆安全和国家统一。乾隆十九年(1754)晓谕军机大臣,拟乘准部内乱,发兵进击。大学士傅恒表示赞成。次年清军分两路由乌里雅苏台及巴里坤进军北疆,攻克伊犁。于是派左都御史何国宗、素谙测量,同五官正明安图、副都统富德,带西人二名 (其一为蒋友仁),前往各处,测其北极高度,东西偏度,及一切形胜,悉心考订,绘图呈览。这次新疆的测绘工作,从巴里坤分南北两路,北路由努克三领队,沿天山北路测至伊犁;南路由何国宗、哈清阿率队,进入吐鲁番盆地。两路地图合绘完成后,由何国宗回京向乾隆汇报。乾隆二十四年(1759),天山南北路悉平,乾隆帝又二次派测量队入新疆。命明安图、傅作霖绘回部舆图。至乾隆二十六年 (1761)) 完成了 《西域图志》。蒋友仁根据《西域图志》,并参考俄、蒙文献,汇编成 《皇舆全览图》。

《皇舆全览图》的地域范围,西至西经90度,北至北纬80度,南至印度洋,北至北冰洋,西达红海、地中海及波罗的海,较康熙《皇舆全图》,范围扩大一倍以上。可说是当时最完备的《亚洲全图》。绘图方法仍与 《皇舆全图》相同。采梯形投影,比例尺1:140万左右。通过北京的中央经线所注的度数不为零,而作东一西一。地图的内容,较《皇舆全图》更为精详。比如《皇舆全图》只绘主要水系,而新图则基本按实地情况描绘; 《皇舆全图》只注大城镇和主要河流,而新图则注记详及一般居民点及河流、山脉;另外在图例上也有改进; 《皇舆全图》把府、州分别绘作□和◇, 《皇舆全图》城镇有地名而无符号, 新图除地名注记外均画作○,另外在地物、地貌方面,也作了一些改动,政区界线也作了一些调整。新图是依据当时实测的资料绘制而成,二百多年后的今天,许多地理要素已发生了变化,如河道变迁,湖泊消长等,我们还可把它当成历史地图来读,这就为历史地理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皇舆全览图》在乾隆二十六年(1761)编成,乾隆帝曾亲自题诗自注。当时图的名字称为《大清一统舆图》。由于此图以天文点和三角网结合作为控制点,包括630个经纬点,三角点的精度也很高,因而奠定了中国近代地图测绘的基础。唐维尔用这一实测图作基本资料,在欧洲编绘出版中国分省和满蒙地图,胡林翼据此图改编成《大清一统舆图》,成为当时一般地图的蓝本。乾隆朝秘藏《皇舆全览图》,于1925年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文献馆被发现,存有铜版104块。并曾重排印行。定名为《清乾隆内府舆图》。英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一书中说:此图 “不仅是亚洲当时所有的地图中最好的一种,而且比当时的所有欧洲地图都好、都精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