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的主要内容,《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导读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的主要内容,《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导读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又名《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系针灸学著作。宋王惟一撰。刊于1026年。宋《崇文总目》最早著录。本书撰成后,宋医官院将其刊刻于四面石壁上。当时除石刻外,尚有木版刊行。惟现存者只有明政府于正统八年(1443)重刊此书后的复刻本数种。北宋原书石刻的残石数块,及明代石刻的拓本等。此外,尚有1186年 (金大定丙午) 称闲邪瞆叟(佚名)者将此书略加删补,改编而成的5卷本,题为《新刊补注铜人俞穴图经》。其复刻本较多,流传甚广。1949年后有影印本。

王惟一 (约987—1067),或名王惟德,宋代著名针灸学家。曾任太医局翰林医官,殿中省尚药奉御。宋仁宗天圣初年 (1023)奉命编修针灸书,于天圣四年(1026)编成《铜人俞穴针灸图经》,由政府颁行各州。天圣五年(1027)由他设计并主持铸造记有经脉腧穴的针灸铜人两具。铜人的躯体,脏腑可合可分,体表刻有穴名,作为针灸教学和考试医生之用。

本书3卷。卷上首载仰伏人尺寸图、十二经脉及任脉、督脉经穴图等。其次按手足阴阳十二经和督脉、任脉的顺序,逐经记述了经脉循行、主病及所属经穴的位置。卷中首载针灸避忌太乙图。其次按头、面、肩背、颈、膺、腋、股、胁的顺次及经穴排列的行序,详论每一经穴的部位、主治、针灸法和宜忌等。卷下首载论十二经气血多少及井、荥、俞、经、合穴名,其次按手足阴阳十二经脉顺序详论四肢部经穴的部位、主治和针灸法等。附《穴腧都数》1卷,简记经穴部位和周身骨度尺寸及脏腑大小等内容,文字简要,具有全书经穴的索引性质。《新刊补注铜人腧穴图经》在原书基础上,删去骨度法、脏腑图、《穴腧都数》等内容,补入经脉循行的注文,针灸避忌人神图等,并将经穴图及十四经脉的排列作了修改。

本书较为系统地总结了宋以前针灸学的成就。书中对手足三阴三阳经脉、任督二脉的循行及所属俞穴,逐一进行了订正。由于王氏参考诸家,订正有据,书中所确定的经脉循行和经穴位置,一直为后世医家所赞许。特别是王氏本着“传心岂如会目,著辞不若案形”的认识,铸造针灸铜人,为制作针灸模型之首创。而本书文图相兼,复对针灸铜人起到阐释作用。本书与针灸铜人一并对针灸学的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