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法式》的主要内容,《营造法式》导读
《营造法式》是现存最早的官订建筑专书。北宋李诫编。李诫编书前,将作监修过一部 《营造法式》,因“难以行用”,绍圣四年(1097)诏李诫重修,元符三年(1100)成;崇宁二年(1103) “用小字镂版”刊行,即崇宁版 《营造法式》。南宋绍兴十五年(1145)平江府(今苏州)得绍圣营造法式旧本, 由陈纲校勘,王㬇重刊,即绍兴本。现存最早版本只有宋刻元修残本3卷,藏北京图书馆。其余全本都是绍兴本的辗转钞刻,以清四库全书本、故宫藏内府写本、北京图书馆藏原故宫殿本书库 (18-34卷配钞) 本最全。书中第4卷 “五日慢栱” 一条为其他本所没有;第3卷“止扉石”一条许多本遗漏。
李诫(?—1110)字明仲,北宋郑州管城(今河南郑州)人,年轻时做过郊社斋郎,后升曹州济阴县尉。元祐七年(1092)入职将作监,做过主簿、监丞、少监、将作监等。大观四年(1110)卒。参与过辟雍、龙德宫、太庙等众多工程。一生勤于致学,“藏书万卷其手钞者数千卷 ”,编修法式前曾“新集木书一卷”。“非有治三宫之精识,岂能新一代之成规”,他认为没有精湛的建筑知识,就无法制定出好的章程,因此他很重视匠师的实际经验,《营造法式》就是在“并勒匠人逐一讲说”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李诫工书(“篆籀草隶皆入能品”)善画 ( “以五马图进睿鉴称善”) 且博学兼长,著有《续山海经》10卷;《古篆说文》10卷; 《续同姓名录》2卷;《马经》3卷;《琵琶录》3卷;《六博经》3卷,皆不传。只有 《营造法式》 存世称著。
全书36卷,357篇,3555条,图文并茂。前有李诫 “进新修营造法式序”及 “札子”(故宫内府写本称“法式牒”)各1篇。书首为序目,包括看详、目录各1卷,正文34卷。可分为释名、各作制度、功限、料例和图样5个部分。释名部分包括第1、2卷的《总释》和《总例》。《总释》考证了建筑各不同名称和当时的通用名称; 《总例》则是经围、定功、计料等定额的计算方法。第3至15卷是建筑中13个工种的制度。其中壕寨作主要是基础工程及筑墙; 石作是建筑中各部位石材料的作法和雕饰;大木作为屋宇中各木结构;小木作为建筑装修及佛、道帐、经架作法;雕、旋、锯3作是木料的3大类不同加工;竹作是竹材料的编筑等项;瓦作主要是瓦构件的标准和使用;泥作包括泥抹、刷、垒等制度;彩画作包括总制度和各种类彩画的具体法则;砖作为砖的规格和主要构筑类型及要求;窑作为砖、瓦、琉璃等建筑材料的烧造和建窑方法。各作分别以制度形式具体说明每一工种在建筑等级和大小上的选料标准,构件比例,艺术加工的方法以及各构件间相互关系和位置等等。第16至25卷为各作功限,依各工种制度内容规定各构件制作定额和计算方法。第26至28卷是诸作料例为各工种有关用料定额及折算,其木作全以标准材木分列尺寸规定使用要求。第29至34卷以近全书 一半的篇幅,绘制了当时的测量工具、石作、大木作、小木作、雕作、彩画作等诸作图样,包括平面图、断面图、构件详图以及各种雕饰、彩画图案共541幅。
此书大木作制度规定的“材”、“契”标准,“以材为祖”,以变换用材等第实现对木构件材分尺寸的规定,确立了我国最早的建筑模数制。各作制度规定明确精密,但在构件比例尺度上仍能使工匠随宜加减发挥自己的创造,反映了设计的灵活性,也符合实际工作的需要。其材料的计算、加工、使用以及结构处理反映了自然科学在当时建筑上的利用和水平。主要几作制度及图样是了解宋代及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珍贵资料。其装饰与结构的统一既继承于前又相沿于后,正是中国建筑独具的特征,对建筑史的研究有重要意义。李诫编书以前所修的法式“别无变造用材制度”且“关防无术”,李诫增加诸作制度,功料部分更加严格完善,是书在当时的两个重要方面。“功分三等”、“役辨四时”、“木议刚柔”、“土详远迩”,为当时建筑和施工提供了严密、科学的管理。全书“三百五十七篇,共三千五百五十五条,内四十九篇,二百八十三条,系于经史等群书中捡寻考究”;“其三百八篇,三千二百七十二条系自来工作相传并是经久可以行用之法”(《总诸作看详》)。对前世成就的总结和概括使本书成为建筑规范和建筑技术的成功之作,对宋以后古代建筑科学技术的发展也起到相沿推动的积极作用。“明仲此书于制度、功限、料例集营造之大成……法式所举准之辽金塔寺、元明故宫造法固多符合,按之明清会典、档案及则例作法亦复无殊,益信南宋迄今之营造靡不由此书衍绎而出”(朱启钤 《重刊营造法式后序》)。
《营造法式》历代所传多为钞本,珍为秘籍,后世研究曾主要集中于书的校正及考订。清代四库全书据天一阁藏钞本以永乐大典校补成四库全书本,而法式能在今天广泛流传和研究首推“营造学社”创始人朱启钤石印本的刊行。民国八年(1919)在江南图书馆得见影宋钞本,称张芙川影宋,考证为绛云楼劫余,归嘉惠堂丁氏,复由端匋斋收入江南图书馆简称“丁氏本”,将其缩付石印“以广其传世”,成今石印本。后“上海商务印书馆踵之尺寸照钞本原式”又影印刊行,以书跋证“丁本系重钞张氏者”。著名版学家陶阑泉(湘)又以蒋氏密韵楼本,文渊、文溯、文津三阁本参校补正了本漏误,将诸家记载、题跋、考订并为附录,并作“识语”1篇,阚铎撰“李诫补传”,朱启钤书 “重刊营造法式后序”于民国十四年(1925)锓木影石刊刻仿宋本,即今世之“陶本”。以陶湘“识语”参之原本诸跋知现书来龙,先有钱氏述古堂藏书,本后有绍兴十五年陈纲、王唤校刊衔名,书中“桓”字注曰犯渊圣御名,“构”字注曰犯御名,即绍兴本,钱曾跋称牧翁得之天水长公,乙丑春从牧翁购归。后有张月霄(金吾)得影述古堂钞本,张芙川(镜蓉)又借钞之,丁氏本系重钞张芙川者,石印本为影丁氏者,陶氏复勘成书。陶本后经“营造学社”文献组刘敦桢、单士元等又以丁本与故宫藏内府写本详加参校,红笔眉批使法式考订复加完善。法式行世,有关诸文各有发表,专著以梁思成《营造法式注释》(卷上)(以下简称《注释》);郭黛姮《营造法式评述》为巨。对卷数与篇目问题,四库全书总目有看详内称书总36卷,而今制度一门较原目少2卷,疑为后人为所并省。瞿镛《铁琴铜剑楼书目》案目录为34卷,制度15卷,5当作3,传钞致误,持论与“四库”相佐,《注释》以 “ ‘制度’,原书为 ‘十五卷’,实际应为十三卷”做注。法式看详称书计357篇,陶湘“识语”称358篇,《注释》注称 “目录列出共三百五十九篇”,数现书篇目实为359。北京图书馆藏原故宫殿本书库本即 《注释》“序” 中所说 “故宫本”者,“序”称 “慢栱”一条 “惟有”故宫本 “这一条却独存”,其实四库书、故宫藏内府写本都有载。《注释》所指各本字误除卷3 《重台钩阑》〈蜀柱〉原文小注中 “两肩各留十分中四厘”《注释》认为“厘”显然是 “分”之误和卷27窑作 《青掍瓦》(滑石掍) 〔坯数〕 (小料) 小注中 “六寸并四寸,各五十口”《注释》认为似应为“五千口”外,其他所注字误,四库本、内府写本都正字在卷。中国传统建筑园林研究会中国营造学社研究部正进行中国传统营造有关问题,《营造法式》 的研究会更加发展。
参考文献
- 1. 朱启钤: 《重刊营造法式后序》,载 《蠖园文存》,中国营造学社版,1936。
- 2. 阚铎: 《李诫补传》,载于 《营造法式》陶湘刊仿宋本,1925。
- 3. 陶湘: 《识语》及 《营造法式附录》,载于同上书。
- 4. 梁思成:《营造法式注释》(卷上),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
- 5. 郭黛姮: 《营造法式评述》,载于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主编 《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 第十五章,科学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