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经音义》的主要内容,《一切经音义》导读
《一切经音义》又称《慧琳音义》,是中国佛教史上系统注释佛教经典中疑难字音和字义的著述。唐慧琳撰。本书撰成后,于唐宣宗大中五年 (851)奏请入藏。后因战乱,本书在京师 (长安) 亡佚。五代时,曾流行于契丹。辽咸雍八年 (1072) 本书由契丹传入高丽,后有朝鲜海印寺刻本。明天顺二年(1458)本书又由高丽传入日本。清乾隆二年(1733)日僧据朝鲜海印寺刻本翻刻,称榑桑雒东狮谷白莲社藏版。清光绪初(1880顷)我国才复得《一切经音义》于日本。直到1912年上海频伽精舍据日本翻刻本复印,《一切经音义》始在中国本土流行。
慧琳所称“一切经”,指的是《开元释教录》所录汉(永平十年起)、唐(迄开元十八年)历代翻译的佛典。沿袭唐陆德明 《经典释文》体例,逐一为众经作“音义”,以训诂众经,故名 《一切经音义》。
慧琳 (737—820),唐代僧人。俗姓裴,疏勒国(今新疆喀什噶尔、英吉沙尔地区) 人。幼习儒学,出家后,从不空三藏学习密教并参与译经事业。他通晓梵文和中国训诂之学。在慧琳以前,已有北齐道慧撰《一切经音》(若干卷),唐玄应撰《众经音义》25卷等等。但这些关于佛教音义的书籍,有的讹误颇多,有的则仅限于一经。为此,慧琳采各家音义之长,避其所短,并参照七家字书 (即《玉篇》、《说文》、《字林》、《字统》、《古今正字》、《文字典说》、《开元文字音》)和《韵英》、《考声》、《切韵》等,勘案梵音字义,辨考疑难字句,遂撰成 《一切经音义》。自唐德宗贞元四年(788)开始,至唐宪宗元和五年(810)止,中经23年方才完成。
本书100卷,约60万言。它作为佛典文字音义的注释之作,对自东汉永平十年 (67) 至唐开元十八年(730)以来历代翻译的佛经中较为难读难解的字音与字义,一一录出,为之详细注音释义。其体例与《玄应音义》相同。但在从汉至唐诸家字韵的基础,则删补改订玄应、慧苑、云公、窥基诸家音义著作,内容增多,注释加详。注音不仅区别吴音、秦音,还区别清音和浊音。书中所释佛典以唐智升撰《开元释教录》中之入藏经典为主,兼采长安西明寺所藏佛典,始于 《大般若经》,终于 《护命法》,共注释佛典1225部,5314卷。书中征引之书目达250余种,中唐以上,凡艺林承学之士,所当户诵家弦者,皆亦荟萃略备。其中汉魏古籍达数十种,今皆亡佚。本书注释佛典之多,包含内容之富,迥非历代诸家音义所能比拟。
本书对佛家经典字音、字义的阐释具有重要的价值。佛典大凡译自梵文,其中许多典章、名物是中国所没有的,因而翻译时,难免有所讹略,加上长期以来展转传抄,错误遗漏者更多。这就需要有音义专著详加注释说明,还其本来面目,使一般人能从音通义,了然于经论内容。慧琳注释佛经,一本汉儒小学家以字音释字义的原则,使人由普通义蕴而明其理。由于有此书的行世,人们对汉、唐以来所译出的佛经,大都可以理解,消除了从前人们理解佛经的隔膜。
本书还保存了大批久已亡佚的古代字音,对研究古代字韵、音韵、方言具有重要价值。例如东汉许慎撰《说文解字》一书,由于两千年来,展转传抄,其中伪托、讹音、错字、逸句等不一而足。如用慧琳音义对勘,大都可以补正。而且,《说文解字》经南唐二徐刊定之后,被窜乱者不少,而慧琳音义所引 《说文解字》,则能保存古音,可为研究古韵和音读者之助。
在佛教文献学上,本书反映了当时流传的佛教经典的实际情况,为我们今天研究佛教经典提供了珍贵资料。对研究梵汉的对音和翻译也有可资之处。另外,本书还保存了一些佚书目录,如 《五天雅言》、《七曜天文经》、《西域志》、《南海志》、《崇正录》、《释门系录》、《利涉论衡》、《道氤论衡》、《无行书》、稠禅师《宗法义论》等,对古籍辑佚、校勘、训诂也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由于本书所采用的材料,大都是隋唐时代通行的经、史等古籍,可供学者补辑逸书之用。因而自本书从日本取回后,受到学术界的普遍重视,并被用以整理古籍,成效卓著。如陶方琦用以辑 《苍颉篇》,以补孙星衍之不足。顾震福用以作 《小学钩沉续篇》。此外如汪黎庆用以辑 《字样》、《开元文字音义》、《韵诠》、《韵英》四种为 《小学丛残》等。罗振玉乃用以考证历史。如敦煌发现 《往五天竺国传》,首尾残阙,不知谁人所撰,罗氏乃根据慧琳音义卷一百所标难字,知为慧超所书。近人陈垣考 《四库提要》惠敏 《高僧传》之伪,通过慧琳音卷86之记载,而知为慧皎书之前帙。由此可见本书应用之广。
参考文献
- 1. 陈垣:《中国佛教史籍概论》,中华书局,1962。
- 2. 中国佛教协会: 《中国佛教》,第4辑,知识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