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之罪》作品简析与读后感

《谁之罪》作品简析与读后感

《谁之罪?》是俄国作家赫尔岑发表的第一部文学作品,1859年在伦敦出版。起初,作品在《祖国纪事》刊物上发表,署名为“伊斯康大”,因作者独辟蹊径,用了一种新型的语法文体,批评家称之为“伊斯康大派”。《谁之罪》的问世,轰动了当时俄罗斯文坛。此书刻画了3个性格迥然不同的人物形象:正直、羞怯只按书本理解生活的青年教师克鲁采弗尔斯基;退职将军的私生女柳波尼加;过着痛苦屈辱、精神压抑的生活,跻身于仕途沉浮十载而一事无成的地主别里托夫。此书的主要情节在3个主人公错综复杂的恋爱悲剧、家庭悲剧中展开:青年教师克鲁采弗尔斯基与柳波尼加相爱,结成了幸福的家庭,而后,柳波尼加又爱上了别里托夫。文学批评家佛绥洛夫斯基说:“《谁之罪?》是第一部提出妇女问题的重要作品,在赫尔岑以前的俄国小说中,完全没有接触过这个问题”。作品深刻触及到家庭和社会问题,赫尔岑通过3个主人公的悲剧,意在引导读者得出这样的结论:“罪魁祸首”即俄国腐朽的封建农奴专制制度及畸形的社会生活方式。俄国文坛权威的批评家别林斯基说:“《谁之罪》的作者,把理智提高到诗的境界,把思想转化为活的人物,又把自己观察的成果,具体化为富有戏剧性的情节。在这点上,他显出了奇迹似的成功”。

赫尔岑多有哲学与社会问题著述,如《往事与回想》等,对宣传俄国革命“起了伟大作用”(列宁语)。他的小说《喜鹊贼》也很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