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士德》作品简析与读后感

《浮士德》作品简析与读后感

《浮士德》是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德国和欧洲最重要的作家歌德的代表作。《浮士德》创作延续近60年,第一部完成于1806年,第二部完成于1831年。这部诗剧与《荷马史诗》、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并列为欧洲文学的四大名著。作品以当时欧洲社会现实为背景,通过主人公不懈追求的一生,概括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先进知识分子不满现实,痛苦地探索人生和理想社会的过程。悲剧第一部包括25场,不分幕。浮士德在中世纪的书斋中深感无尽的求知欲无法满足,失望得几乎自杀,后外出遇到一条恶魔靡非斯特变成的狗。恶魔曾和上帝打赌,要把浮士德引入魔道。到浮士德的书斋后,靡非斯特现出人形和浮士德约定:他甘愿作浮士德的奴仆,并使浮士德得到满足,但在满足的一瞬间,奴役便将解除,浮士德反为恶魔所有。靡非斯特把浮士德带到魔女之厨,浮士德喝了魔汤而返老还童,与市民少女玛甘泪相爱。玛甘泪因溺婴被判死刑。第二部分5幕。浮士德在山明水秀的大自然中又有了新的追求,魔鬼把他带到皇帝的宫廷为封建王朝服务。后来浮士德与古希腊美女海伦结合,生下儿子欧福良(拜伦的象征),“天才儿”毁灭,海伦消失后浮士德回到现实,他带领百姓移山填海获得成功。已经100岁、双目失明的浮士德仍继续努力,当他在改造自然中感到满足时喊出“你真美呀,请停留一下!”而后倒地死去。按约定他应为靡非斯特所有,但被天使引上天堂。在全书浮士德的追求中贯穿着美与恶、积极与消极的辩证发展,痛苦矛盾的思想探索及对现实的严峻批判。郭沫若说:“他披着一件中世纪的袈裟,而包裹着一团有时是火一样的不知满足的近代人的强烈的冲动。”这矛盾构成了浮士德的悲剧。歌德称自己的作品是“一部巨大的自白的许多片断”,显然,《浮士德》是“巨大的自白”中最重要的一章,也是文艺复兴以来300年资产阶级精神发展史的总结。《浮士德》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颗明珠。列宁被沙皇流放西伯利亚时,在他所携不多的书籍中,就有一部《浮士德》。人民文学出版社数次再版过敦沫若的《浮士德》中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