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原》作品简析与读后感

《荒原》作品简析与读后感

《荒原》是西方现代文学的一部划时代诗歌作品,是现代派诗歌的里程碑,也是艾略特(1888~1965)的成名作。该诗收入1988年漓江出版社出版的诗集《四个四重奏》。裘小龙译。

艾略特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他自称在宗教上是英国天主教徒,政治上是保皇派,文学上是古典主义者。《荒原》全诗433行,共5章。第一章《死者葬仪》写荒原人在“最残忍的”春天里勾起了“记忆和欲望”,诗人哀叹往昔的一切犹如幻影般破灭,留在记忆里的只是“一堆支离破碎的意象”,希望是一片渺茫,世界“凄凉而虚空”。在第二章《弈棋》里,诗人用了许多典故讽刺人类的堕落,“高雅”的上流社会和低贱的酒巴间就象一对棋手,都互不相让,迫不及待地淫乱荒唐。第三章《火的布道》用嘲讽的语调写现代人情欲摆弄之下晕头转向的可怜相,又麻木不仁地继续堕落。同时,诗人暗示在这荒原上毕竟还有洁净之地,那就是“殉道堂”。第四章《水里的死亡》又发出了绝望的哀叹,诗人暗示死亡不可避免。第五章《雷霆的话》再次回到荒原主题。诗人描绘了雷霆下荒原的可怕景象,又用探险者在荒野里往往会产生的错觉暗示有一个陌生人正出现在欧洲。但复生的希望马上又被绝望压倒。最后,诗人期待着“意外的宁静”。

《荒原》表现了诗人对现代西方文明的幻灭情绪,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在艺术手法上将现代生活安放在神话框架里,运用大量典故,使人产生丰富联想,但也有艰涩难读之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