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谢锡文
短篇小说。作者石定。发表于《山花》1983年第7期。小说描写了一个偏远“小站”,来往汽车从此经过而引起的变化。主人公王老汉,是十年前从寨子里搬出来的单家独户。那时因为生产队会计赵福生要在他家“屋档头修一栋房子”,老汉认为这样下去要受气,决定“搬开图个清静”,便来到这坝子边上的两路口。初来这里,日子是艰难的。但老汉不怨天忧人,他默默地“砌水井”、“捶杨柳”。几年下来,居然也有了个样子。随着时间的流逝,门前公路上来往车辆渐渐多了。驾驶员在井边打水,王老汉就去帮着舀水;大热天进屋“讨火吸烟”的人,还可以得到一碗凉茶和递上来的“棕叶扇子”。农村实行责任制后,这里成了一个小站,过往车辆都在此停留。王老汉觉得他正可以为大家做点什么,他比过去更加辛勤了。院子里经常备有茶水供路人解渴,而后又摆起卖葵花籽和水果的小摊,并不在乎赚钱。日子“正像希望的那样在过下去”。老汉感到“满足”。可渐渐地他又感到还差点什么。当薄暮来临,公路就静静的,使他心里有些惆怅。他甚至“希望客车又在门前抛锚,像那一回那样,下来许多人,在他的院坝里再摆几桌宴席”。老汉的心事让福生说破了。他说这两路口条件好,多有几户人家,十年八年后就会成一个场镇,表示自己愿意从寨子上搬下来。老汉希望热闹却认为赵福生会“败坏”他的名声,绝不和这种人“打伙开店”。后来,经过儿子劝说,善良的老汉终于登门找福生。福生开店、建街、办学校的设想,使老汉感到昔日那个“黑吃工分”的会计变了,比自己想得更远、更实在。晚上老汉做了一个甜美的梦。小说以散文的笔调,娓娓动人的叙述,细致入微地刻画了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作品获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