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狂言选》作品简析与读后感

《日本狂言选》作品简析与读后感

狂言是日本古典剧种之一,始创于室町时代(1392~1573),至江户时代(1600~1867)臻于成熟,原系农村中酬神的“猿乐”(类似我国唐代散曲),分化而成为能(歌舞剧)与狂言。以轻松、诙谐的表演和对白为主的狂言多以社会习俗为背景,取材于普通人生活琐事,或讽谕世情,或劝善戒恶。因历史原因少数狂言剧目中夹杂封建糟粕。狂言按主角类型分为大名戏,曾尼戏、神佛戏等。流传至今的狂言脚本有不少是嘲讽大名(当时京都附近的地主武士阶级)的剧作,如《两个大名》、《侯爷赏花》。有对僧侣发不义之财的讽刺,如《骨皮》、《柿头陀》。《雷公》、《立春》则对束缚人民的神鬼观念予以嘲弄。《附子》一剧,为狂言中的佳作。剧中的地主要外出,恐桶中的红糖被两个管家偷吃,便谎称桶中装的是含剧毒的附子。主人走后两个管家将红糖吃光,为哄骗主人而故意将古董打碎。主人归家,二人声称:因摔跤失手打碎古董,惧怕主人加罪,遂吃“附子”欲自尽,但直至把“附子”吃光也未死。自作聪明的主人明知受骗,却对机智的管家无可奈何。作为“庶民的戏剧”,狂言反映了被压迫民众对统治阶级的憎恶,在机智的讥刺中体现出被压迫者的智慧和无视权威、渴望自由的精神。许多作品至今上演不衰。我国在1926年出版了周启明的《狂言十番》。195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周启明的译作《日本狂言选》。198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又出版了申非的译作《日本狂言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