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作品简析与读后感

《黄帝内经》作品简析与读后感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传为黄帝所作,著作年代不可确考,多数学者认为是战国至秦汉时的作品,从书中内容来看亦非出自一时一人之手。《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较完整的医学理论性专著,它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各为81篇。《灵枢》也称《针经》《九卷》《九灵》《九虚》等名。本书以“黄帝”“岐伯”问答形式而叙论。《素问》中第66~74篇的9篇文字,在六朝时已佚,至唐代王冰补订7篇,注文疏理,发明经旨,确定《灵枢》之名,后世多所沾溉,其余两篇宋代时补足,始称完帙。

《内经》在其学术思想中,贯穿了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思想,认为“精气”是产生和构成万物的本源,人与自然对立统一,生命活动对立统一,形体结构对立统一,用运动变化的观点看待自然,认识重量现象及病理变化。始终体现整体观点,如:“天人相参”观,并创立了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病因病机学说,在诊法上总结出望、闻、问、切4种诊法,在论治中强调人体内外的整体统一,并提出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原则,突出了“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预防及早期治疗的思想。在养生理论中重视内因即人体“正气”。本书在治疗中强调了针刺疗法,而提到药物治疗仅有11处。但确定了虚实补泻、治病求本、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标本缓急、寒热温清等治疗原则,被尊为“医学之宗”,是中医学必读之经典。后世对《内经》的研究层出不穷,大体可分校订疏证、分类研究及专题发挥三类。195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曾影印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