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州集》作品简析与读后感
《中州集》是金代诗歌总集,金元好问编。因作者多集中于中州(泛指黄河中游地区)一带,故名。书成于金亡以后,《遗山先生集》已著录。其版本有:元至大三年(1310)曹氏进德斋刻递修本(傅增湘跋)、明弘治九年沁水李瀚刻本、明末毛晋汲古阁刻清寒松堂印本(失名录、何焯批校)、《四库全书》本、清光绪七年(1881)刊本、清光绪癸未(1883)刊本、《四部丛刊》本(上海商务印书馆缩印董氏影元本)等。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市)人。金兴定3年(1219)进士,曾参与国家机要。金亡不仕,潜心创作与著述,艰苦地担当起文化保卫工作,从事于“存亡继绝”的活动。《遗山先生集》、《遗山乐府》、《续夷坚志》保存了他的诗、文、词和笔记小说,为搜集金代史料,编纂了《中州集》。元好问不仅是一代宗工,以诗文著称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位颇有成就的历史学家,晚年为写金朝的当代史付出了巨大精力,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州集》就是他从事这方面工作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毛晋《中州集跋》云:“裕之避兵南渡,悼金源氏亡,誓不更仕,晚年以著作自任,曰:‘不可令一代之迹泯而不传。’乃筑亭(野史亭)于家,寒暑不出,有所闻见,随以寸楮细字纪录之,名曰《野史》,不下百余万言。《中州集》其采诗一种也。”元好问编纂《中州集》,是以商平叔所得邢州魏元道所辑《国朝百家诗》为基础,加上自己长期辛勤搜集的诗词,合编而成。共收金代249名作家的2259首诗词。诗为10卷,词附为乐府卷,卷首收录金显宗诗2首、章宗诗1首,不入卷数。辛集(卷8)目录旁注“别起”二字,似以7卷以前为正集,7卷以后为续集。其例每人各为小传,详具始末,兼评其诗。元好问编《中州集》的目的,“大致主于借诗以存史”。《中州集》“选录诸诗,颇极精审,实在宋末江湖诸派之上”。元好问长于诗而精于史,他在诗和史的结合上,作了开创性的研究与尝试。家铉翁在《题中州集后》中说:“遗山元子所裒《中州集》,百年而上,南北名人节士巨儒达官所为诗与其平生出处,大致皆录不遗。”家铉翁等的评赞,“足存一代公论”。至于王士禛《池北偶谈》论其记蔡松年事,不免曲笔。则不过是白璧之微瑕。《中州集》开创了断代诗史的新体例,辑诗以存史,并将论诗、论史运用到断代诗史的研究中,对后世具有重要影响。明人毛凤韶考评《中州乐府》云:“《中州乐府》作于金人吴彦高辈。虽当衰乱之极,今味其辞意变而不移,悯而不困,婉而不迫,达而不放,正而不随,盖古诗之余响也。”元人房祺编纂的《河汾诸老诗集》,可视为《中州集》之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