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昌宫词》简析|导读|概况|介绍

《连昌宫词》简介|介绍|概况

诗歌篇名。唐元稹作。宋何汶《竹庄诗话》:“《容斋随笔》云:‘元微之、白乐天在唐元和、长庆间齐名,其赋咏天宝时事,《连昌宫词》、《长恨歌》皆脍炙人口,使读书者情性荡摇,如身生其时,亲见其事,殆未易以优劣论也。然《长恨歌》不过述明皇追怆贵妃始末,无他激扬,不若《连昌宫词》有鉴戒规讽之意。如云:“姚崇宋璟作相公,劝谏上皇言语切”,“长宫清平太守好,……五十年来作疮痏。”其末章及官军讨淮西,乞庙谋休用兵之语,盖元和十一二年作,殊得风人之旨,非《长恨》比云。’”今人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元微之《连昌宫词》实深受白乐天、陈鸿《长恨歌》及《传》之影响,合并融化唐代小说之史才诗笔议论为一体而成。其篇首一句及篇末结语二句,乃是开宗明义及综括全诗之议论。又与白香山《新乐府序》所谓‘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者,有密切关系。乐天所谓‘每被老元偷格律’,殆指此类欤?至于读此诗必与乐天《长恨歌》详悉比较,又不俟论也。总而言之,《连昌宫词》者,微之取乐天《长恨歌》之题材,依香山《新乐府》之体制,改进创造而成之新作品也。凡论《连昌宫词》者,有一先决问题,即此诗为作者经过行宫感时抚事之作,抑或为作者闭门伏案依题悬拟之作。……若为作者经过行宫感时抚事之作,则其著作之时日,用地理行程以相参校,仅有元和十年暮春及元和十四年暮春二者之可能。而元和十年微之所取之道,即韩退之‘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之道也。故不可能。元和十四年其所取之道,即杜子美‘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之道也。故似可道。但一考当年节候与花事之关系,又为不可能。二说既皆不可能,则《连昌宫词》非作者经过其地之作,而为依题悬拟之作,据此可以断定也。……综合此诗末章前后文意言之,‘官军又取淮西贼,此贼亦除天下宁。’二句已然语气,而非希望语气。故‘年年耕种宫前道,今年不遣子孙耕’二句,意谓今年不依往年之例,耕种宫前御道,以待天子临幸。‘今年’为淮西始平,天下遂宁之年,文意甚明。是此诗实成于元和十三年暮春。洪氏作于元和十一二年之说,即以依题悬拟言,犹有未谛也。”此诗作于元和十三年(818)春,作者时任通州司马。连昌宫,唐代著名行宫之一,高宗显庆三年(658)建,故址在河南郡寿安县(今河南宜阳县)西。诗中通过宫边老人今昔盛衰之感,揭露并批判安史乱前朝政的腐败,追溯招致祸乱的因由,表现人民对于国内和平统一的愿望。主要艺术特色:一、诗中所写,乃“依题悬拟”,在构思上不受具体的历史事件的局限,而是运用虚构和夸张的艺术手法,将历史人物和生活事件集中在一个典型环境中来描绘,从而使主题有了典型意义。二、布局完整,描写细腻。通篇采用作者与一老翁对话的形式,紧扣“盛”“衰”两个环节,有倒叙、顺叙,并融描写、叙述、议论为一体。写“盛”时,写人不写物而物在其中,写“衰”时,写景不写人而往事却历历在目;写景物,注意动景结合,气氛渲染;虽极力铺陈,却无斧凿之痕,委婉曲折,流丽自然,“直陈时事,而铺写详密,宛如画出,使今世之人读之,犹可想见当时之事,余以为当古今长唱第一。”(何良俊《四友斋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