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典》简介|介绍|概况
《尚书》篇名。古人认为作于尧时,然据目前考古学所掌握的材料,尧时还不可能有文字记载;另,篇首“曰若稽古”四字,亦表明其中史实是后人依据传闻整理而成,决非当时记录。清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引《书序》说:“昔在帝尧,聪明文思,光宅天下,将逊于位,让于虞舜,作《尧典》。虞舜侧微,尧闻之聪明,将使嗣位,历试诸难,作《舜典》。”据伪《孔传序》载,汉时济南伏生“又以《舜典》合于《尧典》。”(《十三经注疏》本《尚书正义》引)今人范文澜《中国通史》首章说: “《尧典》等篇,大概是周朝史官掇拾传闻,组成有系统的记录,其中‘禅让’帝位的故事,在传子制度实行已久的周朝,不容有人无端发此奇想,其为远古遗留下来的史实,大致可信。”今人顾颉刚认为《尧典》是秦汉时的作品。(张西堂《尚书引论》引)郭沫若说:“《尧典》(包括古文的《舜典》)、《皋陶谟》、《禹贡》、《洪范》这几篇很堂皇的文字,其实都是战国时代的东西——我认为当作于子思之徒。”(《十批判书》)今人王世舜《尚书译注》说:“《尧典》的写作最早不早于殷末周初,最晚不晚于秦汉。我们可以把这个时期当作《尧典》的流传时期。在流传过程中,由于后人的不断润色或附益,因而也就有了从殷末周初到秦汉这一时期的不同阶段的时代色彩。”此说为今多数研究者所从。此篇记叙了尧禅让帝位的经过,赞颂了尧明察是非、推贤让能、“协和万邦”、“光被四表”的品德和舜推行德教、区划疆土、制定刑法,以及处罚共工、欢兜、鲧,大败三苗的功绩,比较真实地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末期的历史情况。篇中“诗言志,歌咏言”二句,是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艺术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对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深刻的良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