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学琼林《文臣》译文赏析

文臣

【原文】

帝王有出震向离之象,大臣有补天浴日之功[1]。三公上应三台,郎官上应列宿[2]。宰相位居台铉[3],吏部职掌铨衡[4]。吏部天官大冢宰,户部地官大司徒,礼部春官大宗伯,兵部夏官大司马,刑部秋官大司寇,工部冬官大司空[5]。司宪中丞,都御史之号;内翰学士,翰林院之称[6]。天使称誉行人[7];司成尊称祭酒[8]。称都堂曰大抚台,称巡按曰大柱史[9]。

【注释】

[1]出震向离:太阳从东方升起,在南方普照万物。震、离是《易经》中的卦象,分别代表东方和南方。补天浴日:神话中女娲炼五色石补天,羲和给太阳洗澡。后用来比喻力挽世运,功勋卓着。

[2]三公:古代官职系统。各朝具体设置不同,明清以太师、太傅和太保为三公。三台:星座名。郎官: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列宿:指二十八宿。

[3]宰相:我国封建时代对君主负责、总揽政务的人。但历代所用官名和职权大小不同。台铉(xuàn):犹台鼎。铉,鼎耳,以代鼎。鼎三足,有三公之象,故以喻宰辅重臣。

[4]吏部:官署名,主管全国官吏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铨(quán)衡:本指衡量轻重的器具,引申为评量、选拔人才的职位。铨,衡量轻重。

[5]天官:礼部总理百官,有如苍天笼罩世间万物。地官:户部掌管土地和人口,有如大地滋养万物。春官:吏部主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和接待四方宾客等,像春天生长万物。夏官:兵部主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兵威震慑,像炎热的夏天般刚烈。秋官:刑部掌管刑罚、监狱诉讼,像肃杀的秋天一样。冬官:工部掌管各项工程、屯田、水利、交通等,像冬天一样为以后打基础。

[6]都御史:明代都察院的长官为左右都御史,下设副都御史、佥都御史。翰林院:我国古代以文学供奉宫廷的官署。

[7]天使:天子的使者,即皇帝派遣的使臣。行人:官名,在周代负责朝廷的觐见聘问。明代设行人司,掌管传旨、册封等事。

[8]司成:原为古代掌管贵族子弟教育的管职。祭酒:隋唐以后设国子监祭酒,主管国子监。

[9]都堂:明代都察院的长官和带有都察院御史衔的官员。巡按:巡行按察。明代有巡按御史赴各地巡视,考核吏治,审理大案,简称“巡按”。柱史:原为周、秦时期的官名,柱下史的简称。

【译文】

帝王应当有如从东边升起的太阳转向南边普照万物的博大气象;大臣应该有为天补缺,为太阳洗澡的功劳。三公上面对应的是天上的三台星,各部郎官对应的是天上的众星宿。宰相在朝中的位置像举鼎的铉那样重要,吏部在朝中像铨衡衡量轻重一样选拔、任免、考察官员。吏部的最高长官天官,又称为大豚宰;户部的最高长官地官,又称为大司徒;礼部的最高长官春官,又称为大宗伯;兵部的最高长官夏官,又称为大司马;刑部的最高长官秋官,又称为大司寇;工部的最高长官冬官,又称为大司空。“司宪”和“中丞”,都是都御史的称号;“内翰”和“学士”,都是翰林院官员的别称。“天使”是对传达皇帝诏令的官员的美称;“司成”是对国子监祭酒的尊称。人们把“都堂”称为“大抚台”,把“巡按”称为“大柱史”。

【解读】

文臣,作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势力,在数千年的文明长河中书写了绚丽多彩的篇章。文臣身份有:当朝宗室、将帅、宰辅、外戚乃至宦官。封建社会里政权(或皇权)的主要威胁有边帅大将、文臣藩王、游牧民族、农民起义等,其中文臣的威胁最大。历来一个国家要发动战争,多是武将们摩拳擦掌、主动请缨,而文臣们则沉稳持重、瞻前顾后。所以三国时曹魏来犯,江东群臣大多主和,才会成就诸葛亮“舌战群儒”的千古佳话。西汉以来,及至赵宋,几乎所有的改朝换代(十六国也有类似例子)都是由文臣、武将来完成的。比如王莽篡汉、曹丕立魏、司马晋代魏、刘裕登极、宋齐相迭、杨坚代周、五代相替、“黄袍加身”等等。

【原文】

方伯、藩侯[10],左右布政之号;宪台、廉宪,提刑按察之称[11]。宗师称为大文衡,副使称为大宪副[12]。郡侯、邦伯,知府名称;郡丞、贰侯,同知誉美[13]。郡宰、别驾,乃称通判[14];司理、廌史,赞美推官[15]。刺史、州牧,乃知州之两号;廌史、台谏,即知县之尊称[16]。乡宦曰乡绅,农官曰田畯[17]。钧座、台座,皆称仕宦;帐下、麾下,并美武官[18]。秩官即分九品,命妇亦有七阶[19]。一品曰夫人,二品亦夫人,三品曰淑人,四品曰恭人,五品曰宜人,六品曰安人,七品曰孺人。妇人受封曰金花诰,状元报捷曰紫泥封[20]。

【注释】

[10]方伯:原为古代诸侯中的领袖称号,谓一方之长。藩侯:原指古代诸侯。布政:布政使的简称。明代左右布政使为一省最高行政长官。

[11]提刑按察:主管一省司法的官员。

[12]宗师:官名。掌管宗室子弟的训导。大文衡:宗师是师道的宗主,而评论文章就像用秤称物,所以被称为大文衡。副使:重要使节、官员的副手。宪:对上司的尊称。

[13]郡侯:古代爵位名。邦伯:古代对一方诸侯首领的称呼。知府:府一级的行政长官。知,主持。郡丞:郡守的辅佐。贰侯:郡侯的副职。同知:知府的佐官,分别掌管督粮、缉捕、水利等。

[14]郡宰:一郡的主宰。别驾:原指汉代州刺史出巡时另乘一车。通判:知府之下掌管粮运、农田、水利和诉讼的官员。

[15]廌(zhì):古同“獬豸”,古代传说中的异兽,能辩是非曲直。推官:主管司法事务的官员。

[16]刺史、州牧:汉代至唐代对州一级最高长官的称呼。知州:掌管一州的军政事务的官员。台谏:唐宋时对御史等言官的合称。

[17]乡宦:有过官职又回乡的人。宦,官,官职。乡绅:乡间有权势的人。田畯:古代原指农神,后指掌管田地的官员。

[18]钧座、台座:对尊者或上级的敬词。钧、台都为敬辞。座,座位,代指座位上的人。仕宦:做官,这里指做官的人。帐下、麾下:泛指军事指挥官。帐,指军帐。古代行军作战,大将都住在军帐里。麾,古代用来指挥军队的旗帜,即帅旗。

[19]秩官:常设之官。秩,常。九品:我国古代官吏的等级。始于魏晋,从上上到下下,共分九等。品,等级。命妇:古时被赐予封号的妇女,一般为官员的母亲、妻子。七阶:元明以来,命妇的封号从夫爵的高低分为七个等级。封官员的母亲时,要在“夫人”等前面冠以“太”字。

[20]金花诰:命妇接受册封时,诰命写在绘有金花罗纹的纸上。诰,诰命,皇帝赐爵或授官的诏令。紫泥封:古代皇帝的诏书用锦囊装着,用紫泥封口,在泥上加盖印章。

【译文】

“方伯”和“藩侯”是左右布政使的别号;“宪台”和“廉宪”是提刑按察使的别称。掌管宗室子弟教育的宗师称为“大文衡”,上级的副使称为“大宪副”。“郡侯”和“邦伯”都是对知府的称呼;“郡丞”和“贰侯”都是对同知的美称。“郡宰”和“别驾”,用来称呼通判的;“司理”和“廌史”,用来赞美推官的。“刺史”和“州牧”,是知州的两个别号;“廌史”和“台谏”,是对知县的尊称。居住在乡间的卸职官员叫做“乡绅”,主管农田耕种的官员叫做“田畯”。“钧座”和“台座”,都是对高官的尊称;“帐下”和“麾下”,都是对军中将帅的美称。官吏的职位和品级分为九等,官员的母亲和妻子得到皇帝的封号也有七个等级。一品的称号叫夫人,二品的称号也叫夫人,三品的称号叫淑人,四品的称号叫恭人,五品的称号叫宜人,六品的称号叫安人,七品的称号叫孺人。妇女受皇帝赐封的诏书叫做“金花诰”,给新科状元报捷的文书叫做“紫泥封”。

【解读】

我国古代文官制度是以君主为轴心,以中央集权为主线的政治体制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建立了以皇帝为国家元首的行政管理体制。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皇帝之下设立丞相,作为百官之长,“掌丞天子,助理万机”,朝内朝外,各类职官均以品序为基础形成层阶隶属关系,共同效忠皇帝。这种以皇帝为轴心的宝塔式的文官组织结构,具有很强的内聚性。与此同时,为了适应封建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古代文官制度还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等级森严的权责隶属结构。秦统一之前,官与爵是相分离的,所谓“官”定职位的大小,“爵”定位次的尊卑。秦统一后,则把官爵合而为一,建立了从公士到彻侯的20等爵,从而使文官等级结构逐渐严密化和法律化。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以九品定官阶。从此,品位便成为官职高下尊卑的重要标志。从唐朝开始,九品之中又分正、从,共18级,并由官品等级决定服饰、房舍、车马、坟茔,各个品级之间迥然有别,不可逾越。在以等级结构为基础的文官系统中,上与下各自统属,内与外相互节制,名分与职责严明,权力与义务相称,既不可逾越,也不可专擅。这种结构严密、权责固定、等级森严、运转协调的文官制度,正是在历代政府通过不断制订各种文官法规的基础上逐步强化的。必须指出的是,这种金字塔式的文官等级权责结构,尽管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统治,保证国家政令的统一推行,但却造成了各级文官的惰气和暮气。既然下级官员只服从上级官员,既然整个文官群体只服从于皇帝,那就谈不上发挥各级文官自身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一切依赖于上,仰上司鼻息是从,这种现象在历代政府的晚期表现得尤为突出。

【原文】

唐玄宗以金瓯覆宰相之名,宋真宗以美珠箝谏臣之口[21]。金马玉堂,羡翰林之声价;朱幡皂盖,仰郡守之威仪[22]。台辅曰紫阁名公,知府曰黄堂太守[23]。府尹之禄二千石,太守之马五花骢[24]。代天巡狩,赞称巡按;指日高升,预贺官僚。初到任曰下车,告致仕曰解组[25]。藩垣屏翰,方伯犹古诸侯之国;墨绶铜章,令尹即古子男之邦[26]。太监掌阉门之禁令,故曰阉宦;朝臣皆搢笏于绅间,故曰搢绅[27]。萧曹相汉高,曾为刀笔吏;汲黯相汉武,真是社稷臣[28]。召伯布文王之政,尝舍甘棠之下,后人思其遗爱,不忍伐其树;孔明有王佐之才,尝隐草庐之中,先主慕其令名,乃三顾其庐[29]。

【注释】

[21]金瓯(ōu):金碗。瓯,盆、盅之类的器皿。谏臣:直言规劝的臣子。

[22]金马:汉代的金马门,是学士待诏的地方。玉堂:汉代的玉堂殿,待诏学士议事的地方。声价:名声和社会地位。朱幡皂盖:汉代郡守春天出行时车骑的颜色。朱幡,红色的旗帜。皂盖,黑色的车盖。威仪:帝王或大臣的仪仗、扈从。

[23]台辅:宰相。紫阁:唐代曾改中书省为紫微省,中书令为紫微令。因称宰相府第为紫阁。黄堂:古代太守办公的厅堂。明、清时的知府类似汉代太守,所以也称知府为黄堂。

[24]府尹:官名。一般为京畿地区的行政长官。禄:俸禄。石: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五花骢(cōnɡ):即五花马。汉代太守外出时,一车五马,故以“五马”称太守。骢,青白杂色的马。

[25]代天巡狩:代替天子出巡。古代皇帝五年一出巡,视察各地方。指日高升:很快就可升官。指日,为期不远。告:表示,请求。致仕:辞去官职。解组:解下印绶。组,古人佩玉或佩印的丝带子,这里指印绶。

[26]藩垣:藩篱和垣墙。泛指屏障。屏翰:屏障辅翼。方伯:殷、周时代一方诸侯之长。后泛称地方长官。墨绶铜章:代指县令。绶,古代系帷幕或印纽的丝带。铜章,铜铸的官印。令尹:秦汉以来,一县之长叫县令,元代叫县尹,因而合成令尹。子男:即子爵、男爵,古代比较小的爵位。

[27]太监:宦官。在皇宫内侍奉皇帝及其家族的官。阉门:即宫门。搢笏(jìn hù):插笏。古代君臣朝见时均执笏,用以记事备忘,不用时插于腰带上。

[28]萧曹:萧何和曹参。汉高:汉高祖刘邦。刀笔吏:文书小官。古人在竹简、木板上书写,写错了就用小刀刮去重写。汲黯:汉武帝时大臣,治民有方,而且经常直言进谏。汉武:汉武帝刘彻。社稷臣:能捍卫国家的重臣。社稷,国家的代称。

[29]召伯:周文王的庶子,又称为“召公”,曾辅佐周武王灭商。甘棠:即棠梨树。遗爱:留下的恩惠恩泽。孔明:诸葛亮的字,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草庐:简陋的草屋。先主:古称开国君主,这里指刘备,三国时蜀汉的建立者。令名:美好的名声。

【译文】

唐玄宗任命宰相,先写好他的名字,用金碗盖住宰相的名字,以试太子之才;宋真宗想要封禅泰山,曾经用美珠堵住了谏臣的口。“金马”和“玉堂”,都是称羡翰林的声望和社会地位;“朱幡”和“皂盖”,都是仰慕郡守出行时的仪仗威风。宰相称为“紫阁名公”,知府称为“黄堂太守”。府尹的俸禄为两千石粮食,太守出巡有五匹花骢马拉车。代替天子巡守四方视察民情,被人称成为“巡按”;预贺官吏升职,可以美言为“指日高升”。官员刚刚上任叫“下车”,请求辞职叫“解组”。“藩垣”和“屏翰”称镇守一方的长官,如同方伯犹如古代诸侯国的长官一样;“墨绶”和“铜铸”是县令一级所用的绶带、官印,借指县令,所管辖的地方类似古代子爵、男爵的小邦。太监掌管着出入宫门的禁令,所以叫做“阉宦”;朝廷的大臣都把记事的笏板插在衣带上,所以叫做“搢绅”。萧何、曹参是汉高祖的功勋卓着的丞相,他们曾经担任过文书小吏;汲黯是汉武帝的丞相,是真正的治国安邦的“社稷臣”。召伯继续执行周文王的政令,曾在甘棠树下住宿过,后人怀念他的恩德,不忍心砍伐那棵甘棠树;诸葛亮有辅佐帝王的才能,曾经隐居在简陋的草屋中,蜀汉先主刘备敬慕他的美好名声,三次到的茅庐里拜访他。

【解读】

古代文官的选拔任用。战国时代,许多诸侯国为了适应封建兼并和发展社会经济的需要,创立了以军功、力田等作为选官标准的做法。此外,还出现了游说、上书、选荐贤能等任用官吏的新途径。秦汉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以皇帝为首的朝廷强化了对文官队伍的管理。通过建立客卿,实行察举、征辟等制度,广开才路,多方选贤。汉武帝曾经告诫大臣们,“在位上,而不能进贤者;不举孝,当以不敬者论;不察廉,不胜也,当免。”正因为汉政府选官途径广泛、措施得力,所以文官队伍阵容庞大,人才济济。与此同时,为了培养人才,储官待用,汉政府还在长安建立太学,设“五经博士”,“以养天下之士”。综观秦汉时期的文官选任制度,其突出特点是任用方式已经趋向制度化和规范化。隋唐时期,文官选任制度历经重大变革,任官权力收归中央。在选任官吏上唯才是用,不避亲疏,士庶并重。特别是建立了分科考试、择优录用的科举制度,向社会开放了取士的大门。科举制度比起秦汉时期的察举、征辟,自然更加规范得多了。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唐朝的科举及第只是取得做官的资格,而并不立即授职,只有经过吏部的考察,方可授职任事。这对保证文官的素质,减少“高分低能”现象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宋朝对科举制度进行了改造,考试科目不断增加,录取名额一度放宽,结果造成了官员冗滥、官职紊乱的局面。明清两代的选任文官,以强化专制主义统治为目的,尤其是清代中叶,捐官泛滥,对传统的任官之法造成极大的冲击。尽管科举选官制度仍在沿用,但却实行八股取士,不仅不能延揽人才,反而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使广大士人完全陷入功名利禄的旋涡之中。

【原文】

鱼头参政,鲁宗道秉性骨鲠;伴食宰相,卢怀慎居位无能[30]。王德用,人称黑王相公;赵清献,世号铁面御史[31]。汉刘宽责民,蒲鞭示辱;项仲山洁己,饮马投钱[32]。李善感直言不讳,竞称鸣凤朝阳;汉张纲弹劾无私,直斥豺狼当道[33]。民爱邓侯之政,挽之不留;人言谢令之贪,推之不去[34]。廉范守蜀郡,民歌五袴;张堪守渔阳,麦穗两歧[35]。鲁恭为中牟令,桑下有驯雉之异;郭伋为并州守,儿童有竹马之迎[36]。鲜于子骏,宁非一路福星;司马温公,真是万家生佛[37]。鸾凤不栖枳棘,羡仇香之为主簿;河阳遍种桃花,乃潘岳之为县官[38]。刘昆宰江陵,昔日反风灭火;龚遂守渤海,令民卖刀买牛[39]。此皆德政可歌,是以令名攸着[40]。

【注释】

[30]参政:官名,参知政事的省称。在宋代为副相。鲁宗道:宋真宗时任参知政事,被权贵讥为“鱼头参政”。因为他生性耿直,立朝刚正,嫉恶敢言,难于对付,而且“鲁”姓也是鱼字头。骨鲠:鱼骨头、鱼刺。这里比喻性情耿直,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伴食:陪同吃饭。卢怀慎:唐玄宗时宰相,自知才能不如另一宰相姚崇,因此凡事推让,当时人称他为“伴食宰相”。

[31]王德用:北宋名将,英勇善战,屡立战功,又宽厚仁慈,爱护士兵,深得百姓爱戴。因为身材魁伟,面色较黑,当时人都亲昵地称他“黑王相公”。赵清献:宋仁宗时名臣赵抃,死后谥号“清献”。曾任殿中侍御史,不畏强权弹劾权贵,京师人给他起外号叫“铁面御史”。

[32]蒲鞭示辱:东汉人刘宽性情温和,对待属下十分宽厚,对有过错的人用蒲做的鞭子抽打,只是为了使他感到羞耻,并不使他皮肉受苦。饮马投钱:汉代人项仲山,每次在渭河饮马,必投三文钱在河里,表示不占便宜。比喻为人廉洁,不损公肥私。

[33]李善感:唐高宗时任监察御史,以直言进谏着称。鸣凤朝阳:凤凰在太阳初升时鸣叫。唐高宗想要封禅五岳,李善感上书直谏。当时已有二十年无人敢直言进谏了,因此人们认为这是天下少有的吉祥之兆,竞相用“鸣凤朝阳”来夸赞。弹劾:国家对政府官吏的违法失职行为进行检举并追究其法律责任的行动。豺狼当道:东汉顺帝时选取八使,巡行都邑,纠察贪官污吏。侍御史张纲年少,官阶也最低,其他七人都受命上路,只有张纲把车轮埋在洛阳都亭,愤然说:“豺狼当道,安问狐狸!”于是返回朝廷,上书弹劾专权不法的梁冀等人。豺狼,指把持国政的外戚、权贵等。

[34]邓侯:即邓攸,字伯道,东晋时任吴郡太守。挽之不留:邓攸为官清廉,百姓都很爱戴他。后来邓攸因病辞官,数千百姓牵住他的船不让走。推之不去:邓攸之前的吴郡太守姓谢,是个贪官,吴人因此作歌四句:“紞如打五鼓,鸡鸣天欲曙。邓侯挽不留,谢令推不去。”“紞如”是击鼓的声音。

[35]蜀郡:秦朝灭蜀国,设置蜀郡,辖境包有今四川省中部大部分,首府在成都。民歌五袴(kù):东汉人廉范,字叔度,曾任蜀郡太守。当地以前的制度是禁止百姓晚上劳动和工作,以防火灾,民众于是偷偷干,结果火灾更多。廉范废除前任的法令,只严格要求家家储水。百姓觉得很方便,于是歌唱道:“廉叔度,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今五袴。”襦,短衣。袴,通“裤”。渔阳:地名。唐玄宗天宝元年改蓟州为渔阳郡,首府在今天津市蓟县。麦穗两歧:即一麦两穗,是丰收吉祥的兆头。歧,叉开。东汉人张堪,字君游,任渔阳太守时,开稻田八千余顷,劝民耕作。百姓富足,于是作歌:“桑无复枝,麦穗两歧,张君为政,乐不可支。”

[36]鲁恭:东汉人,字仲康。汉章帝时为中牟令,以仁德治理地方,不滥用刑罚。中牟:位于河南省中部,今属郑州市。驯雉之异:有一年,河南闹蝗灾,蝗虫却不进入中牟境内。河南尹袁安派手下肥亲前去察看原因,鲁恭陪同。他们在一棵桑树下休息时,有雉鸟停在树旁,儿童也不去捉它。肥亲十分敬佩地说:“蝗虫不侵入中牟境内,这是第一个奇特之处;鸟兽如此驯服,这是第二个奇特之处;小孩子也有仁慈之心,这是第三个奇特之处。”回去后报告给袁安,袁安于是举荐鲁恭为大司徒。郭伋(jí):东汉人,字细侯,王莽时为并州太守,光武帝时再次调任并州太守。竹马之迎:骑着竹马在路旁欢迎。竹马,儿童玩具,竹竿一端有马头模型,有时另一端装轮子,孩子跨立上面,假装骑马。

[37]鲜于子骏:宋代鲜于侁,字子骏。鲜于,复姓。一路福星:宋哲宗时鲜于侁任京东路转运使,临行前,司马光对人说:“鲜于侁贤能,不可能一直在地方任职,但是齐鲁之地的民众,需要他前去救援。他是一路的福星。”路,宋代行政大区名称。福星,岁星,旧时术士说岁星照临能降福于民。司马温公:即司马光,字君实,北宋名臣,死后追封温国公。万家生佛:司马光以清廉正直着称,被人称为“万家生佛”,即搭救民众的活佛。

[38]鸾凤:鸾鸟与凤凰,比喻心有大志的俊贤之士。枳棘:枳木与棘木,因多刺而称恶木。比喻艰难险恶的环境。仇香:即仇览,字季智,东汉人。他在当蒲亭长的时候,以德感化别人,百姓称颂。县令王涣仰慕他的贤名,召为主簿,又不忍心让他一直当个小官,说:“枳棘非鸾凤所栖。”于是拿出自己一个月的俸禄资助仇香入太学深造。主簿:官名,主管文书,办理事务。河阳:古地名,在今河南省孟县西。潘岳:字安仁,西晋文学家。他任河阳县令时,百姓有拖欠税赋的,便令植桃树一株,其赋税由官府交纳。离任时,河阳遍地皆桃花,因此人称“花县”。

[39]江陵:今荆州城,秦朝设江陵县,隶属南郡。反风灭火:东汉人刘昆任江陵县令时,县内经常发生火灾。每有火灾,刘昆便向火叩头,求助神灵,多能降雨或反风灭火。“反风”,风向倒转。渤海:郡名。汉代设置,因为濒临渤海而得名。卖刀买牛:汉宣帝时,渤海和附近各郡闹饥荒,饥民纷起造反。龚遂任太守时,开仓借粮,奖励农桑,叫民众卖去刀剑,买进耕牛,农民又都开始耕种。

[40]攸着:着名,出名。攸,文言语助词,无义。

【译文】

“鱼头参政”说的是宋朝鲁宗道生性刚正不阿、嫉恶敢言;“伴食宰相”说的是唐朝的宰相卢怀慎身居高位却不处理政务。北宋名将王德用善于治军,因面黑,被人称为“黑王相公”;北宋赵清献为官清正,敢于弹劾权贵,被世人称为“铁面御史”。汉朝刘宽责罚百姓,仅用蒲鞭象征性地责罚,让人感到羞耻罢了;项仲山洁身清廉,每次到渭河饮一次马,便投钱三枚,以示不敢妄取。李善感力谏皇帝直言不讳,不怕犯忌,人们竞相称赞,誉为鸣凤朝阳;东汉张纲弹劾不法权贵,直斥其为豺狼当道。百姓爱戴郑侯办理政事清廉,数千人苦苦挽留却留不住;人们都说谢令当官太贪婪,不愿意他治理当地但是推他走他也不肯离去。廉范担任蜀郡太守,勤政为民,百姓摆脱贫穷富起来了,于是百姓作歌而唱:“平生无襦今五裤”;张堪担任渔阳太守劝农耕稼,百姓富足,喜悦地歌唱:“桑树上没有多余的枝条,麦子都长了两束麦穗。”鲁恭担任中牟县县令时,推行仁政,有桑树下的雉鸟都很驯服的异征;郭伋担任并州太守时,体恤百姓,深受百姓爱戴,于是几百名儿童骑着竹马在路旁欢迎他。鲜于子骏担任京东转运使去赈灭,人们称赞他为“一路福星”;温国公司马光恩德遍布,人们称赞他“真是万家的活菩萨”。鸾凤是吉祥鸟,不应该只栖息在枳棘树上,都羡慕仇香担任主簿时,遇上好上司推荐进入太学;河阳县遍地种桃树遍地桃花开,这是潘岳担任县令时的政绩。刘昆担任江陵县宰时,起火灾,他叩头拜神就使风转向而灭了火;龚遂担任渤海太守时,教导盗贼卖掉屠刀鼓励他们买牛,从事耕作。以上这些官吏都勤政为民,推行德政,是值得颂扬的,因此他们的名声卓着,流芳百世。

【解读】

仇香是位幸运有才能的官吏,曾担任过主簿,所以人们习惯以主簿相称。仇香,别名仇览,东汉人,年少的时候默默无闻,但是颇有才能,后来被考城县县令王涣慧眼所发现,说:“鸾凤不应落在枳棘丛中”,于是提拔他担任主簿,后来又推荐他进入太学深造。于是人们都羡慕有才华的仇香遇到了好上司,从此青云直上。潘岳是体恤百姓的好官,他担任河阳尹,百姓有负债还不上的,就命令种一株桃树,由官府代他还债。当潘岳离任时,县里遍地生长着桃树,开满了桃花,被誉为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