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诗学

有明一代之诗,步趋唐辙,视元则伯仲,而比宋则逊矣。其大势可得而述也,明初诗人高启、杨基、张羽、徐贲,称“四杰”,以配初唐王、杨、卢、骆。四子之中,高季迪为独可称道,季迪诗五古、五律,则脱胎于汉魏六朝及初唐;七古、七律,则参以中唐;七绝并学晚唐。盖明诗步趋唐辙,季迪实为之倡,而摹拟之风,亦季迪为之始。《四库提要》论之曰:“高启于诗,拟汉魏似汉魏,拟六朝似六朝,拟唐似唐,拟宋似宋,惟未能熔铸变化,自为一家。”故备有古人之格,而反不能名启为何格,特其摹拟之中,自有精神意象,存乎其间,以是尚可贵耳。杨基诗沿元季秾纤之习,有类于艳词者。张羽以五、七言古诗称,近体则失之平熟。徐贲才气不及高、杨、张三子,而法度谨严,字句熨贴,长篇短什,并音尾温丽,于三家别为一格。此明初四杰之得失也。

四杰而外,刘基、袁凯亦以诗称。刘则独标骨干,规摹杜、韩。袁以《白燕》诗得名,时称“袁白燕”,李梦阳序则谓“《白燕诗》最下最传,其高者顾不传。”梦阳之言是也。凯古体欲学《文选》,近体欲学杜甫,惟未能至。综六家而论,高氏而外,刘氏尚堪比拟,余子抑又下之焉。此明初诗学也。

永乐而还,尚“台阁体”,其时李东阳以宰臣主持风气,比之宋初之杨、刘为不足观矣。于是李梦阳、何景明倡言复古,诗尚中唐,起而振之,时称“七子”。李、何而外,则徐祯卿、边贡、王廷相、王九思、康海也。七子之中又以李、何为可称道。梦阳为诗,古体必汉魏,近体必盛唐。句摹字拟,食古不化,得少陵之似而失其真,其为摹拟又下于高启。景明与梦阳同倡复古,然其与梦阳论诗诸书,各持异议,两不相下,大抵二人摹拟蹊径,所短略同,而梦阳则主于雄迈,景明则主于谐雅。同时薛蕙有句云:“俊逸终怜何大复,粗豪不解李空同。”此李、何之诗之所以各异也。景明论诗谓古诗之法,亡于谢灵运,而于七言古体,深崇四杰转韵之格。见所作《明月篇》中。钱牧斋辑《列朝诗》力诋之,而王渔洋《论诗绝句》云:“接迹风人明月篇,何郎妙悟本从天。王杨卢骆当时体,莫逐刀圭误后贤。”颇不以景明为然,所以防浮艳涂饰之弊,皆所以救景明之失也。要之二子以风节见重于时,故天下翕然宗之。初不以其诗文为得海内学者之归往,斯则论二子诗者所当知已。

祯卿少喜刘禹锡、白居易之诗,后从李、何游,则趋汉魏,其论诗云:“古诗三百可以博其源,遗篇十九可以约其趣,乐府雄高可以励其节,《离骚》深永可以裨其思。然后法经而植旨,绳古以崇辞,或未臻其奥,吾亦罕见其失也。”又云:“绳汉之武,其流也犹之于魏;宗晋之体,其弊也不可以悉。”其论殊当,惟其诗则又不能践乎其言。观其《鹦鹉编》、《焦桐集》、《花间集》、《野兴集》、《自惭集》等篇,多属艳冶,类于短词,有六朝晚唐之风。故曰其诗不践乎其言也。边贡之诗,陈卧子称其才情甚富,能于沉稳处见流丽,声价在昌谷(徐祯卿)之下,君采(薛蕙)之上。而胡应麟谓边贡诗兴象飘逸,语尤清圆,当在李、何之上。平心而论,卧子之言为当矣。廷相九思诗又下于边贡。康海之诗不及其文,王世茂称其五、七言古律多率意之作。又慕少陵,直摅胸臆,不丽于雅。综而论之,则七子之诗自李、何外,惟数祯卿,余不足论也。

其时李、何之风最盛,惟薛蕙独以清削婉约介乎其间,高叙嗣摆脱窠臼,自抒性情,乃迥与梦阳异调。杨慎含吐六朝,独立门户,于李、何之外,自成一队,此亦有足称者。嘉靖而后,王慎中、唐顺之并起,力抑李、何,然所争者古文,其于论诗,亦同尊初唐、盛唐,无大异同也。至王世贞、李攀龙起,乃复张李、何余烈。与徐中行、宗臣、吴国伦、梁有誉、谢榛,又并称“后七子”。世贞论诗必推盛唐,以为自中唐而下不足学。曰“盛唐之于诗也其气完,其声铿以平,其色丽以雅,其力沉而雄,其意融而无迹。而今之哓哓窃元和、长庆之余似而祖述之,气则漓矣,意纤然露矣,歌之无声也,目之无色也,按之无力也。”(见《徐汝思诗集序》)其推尊盛唐如此。以其诗论,则乐府古体卓然成家,为可称矣。攀龙诗摹古太甚,锻炼未纯,所拟乐府或更易古人数字以为己作。惟七言近体则高华矜贵,是其所长。至其论诗谓天宝而下,俱无足观,当时与世贞互相倡和。而徐中行辈乃联翩而起,持论一致,其失也沿袭雷同,是则后七子不如前七子矣。摹拟之风,至斯既极。于是一变而为公安三袁(袁宗道、宏道、中道,而宏道最著)。宗道论诗,于唐好白乐天,于宋好苏轼,名其斋曰“白苏”。至宏道益矫以清新轻俊,学者从之,目为“公安体”。然戏谑嘲笑,间杂俚语,空疏者便之。宏道之论诗文也,于王、李则极力攻击,尝曰“诗文至近代而卑极矣。文则必欲准于秦汉,诗则必欲准于盛唐,剿袭模拟,影响步趋,曾不知文准秦汉矣,秦汉何尝字字学六经欤?诗准盛唐矣,盛唐曷尝字字学汉魏欤? ”(见《小修诗序》)是故失也浅俚。自是以后,王、李之风渐息,而钟惺、谭元春之说大炽。钟、谭又矫三袁之弊,变而为幽深孤峭。元春评选唐人之诗为《唐诗归》,又评选隋以前诗为《古诗归》,称为“竟陵体”。然两人学不甚富,识解多僻,通人讥之,是故其失也僻涩。迨其后则嘉定四先生出焉,“四先生”者,唐时升、程嘉燧、娄坚、李流芳也。四子之诗,自谓矫之以真。娄坚尝谓“近世之论,非拘拘求面目之相肖,即苟为新异,抉摘字句为悟解,如是焉已。凡为诗若文,贵在能识真耳。苟能真,则无古无今,有正有奇,道一而已矣”。是则于李、何、王、李、公安、竟陵,皆所深讥者,然而其失也纤佻。明之诗至是而益衰矣。

字数: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