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扇》简介|鉴赏

《桃花扇》简介|鉴赏

清代白话中篇世情小说,六卷十六回。今存翰香楼刻本,刊于乾隆初年(约1740),封面题“竹窗斋评”, “翰香楼梓”,未署作者,亦无序跋,不知作者姓氏。据其整理的排印本收在《古本平话小说集》 (人文版)中。

此系据孔尚任同名传奇改编成小说,叙明末复社名士侯朝宗于南京遇名妓李香君,互相爱慕,遂成欢好。成亲之日,香君得知婚资妆奁均出阉党阮大铖,鄙其为人,愤而却奁。阮怀恨在心,诬侯勾引左良玉就粮南京,侯为避祸投史可法幕下。福王嗣位,阮恃迎立之功,官复原职,唆漕抚田仰娶香君。香君不从,以头触壁,血溅定情之诗扇,杨龙友就扇上血迹,点染成折枝桃花。香君思念朝宗,以此桃花扇代信,托曲师苏昆生去寻访。苏遇侯于乱军中,同回南京。时南明弘光皇帝与马士英一伙奸党,全不以恢复为事,沉湎声色,选优征歌,香君亦在选中,因面斥奸党,先遭毒打,后被囚宫中。侯归来,不见香君,又被阮大铖捉拿。苏昆生为之去襄阳求救,左良玉引兵东下。马、阮等调三镇河防之兵抵御,清兵乘机南下,史可法殉国,弘光、马、阮弃城逃跑。朝宗、香君分别由宫中牢狱脱身,会于栖霞山,同回河南归德。

小说保持原传奇的主题,“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以侯朝宗、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勾画了一幅“天翻地覆世界,又值无道昏君”的历史场景,探讨总结南明灭亡的原因,并歌颂侯、李的坚贞爱情。明王朝被李自成起义推翻,崇祯自缢,随之清兵入关并南下,匆匆建立起来的南明政权,在此国破家亡的危急关头,不思恢复,却忙于采选淑女,册立正宫,设仪选戏,纵情声色,点缀升平,苟且偷安;马士英、阮大铖等一伙奸党,于大敌当前之时,仍一味希贵求宠,挟仇进谗,结党营私,排斥异己, “宁叩北兵之马,不试南贼之刀”,清兵打来,非逃即降;虽有史可法辈独力支撑,难挽大厦将倾。对侯、李爱情,在侯朝宗其初尚有寻花问柳之心,政治上也不如李香君坚强,感阮大鍼成全婚事,还想为之通融;而李香君虽为妓女,不慕荣华富贵,不屈豪强邪恶,对爱情始终如一,不只仗义却奁,还面斥奸党,虽遭迫害,不变初衷,实属可贵。小说的结局是二人同返故里,生子三人,朝宗无意于功名,各寿至八旬而终,与史实和原作均不同。史实是侯变节参加清河南乡试,原作是二人会于栖霞山, 为张瑶星“国在那里,家在那里,君在那里,父在那里,偏是这点花月情根割他不断么!”的棒喝唤醒,双双入道。原作写于清初,更强烈地表现了国破家亡之恨,改编则处于清朝统治已经稳固的时期,民族意识逐渐淡薄,反映了安居乐业的愿望。

本书的改编虽无原作的汪洋恣肆,情文并茂,但亦简洁流畅,结构紧凑,有其长处。书流传不广,大约是因为原作文名太高,改编终难与之匹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