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颦集》简介|鉴赏
明代文言传奇小说集。赵弼撰。三卷。今存明宣德年间原刻本,一九五七年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排印出版。
据宣德三年(一四二八)作者后序称, 《效颦集》系仿宋洪迈《夷坚志》和明瞿佑《剪灯新话》而作,共二十五篇。 内容比较丰富,且意寓劝惩,是明初文网严密时期一般传奇小说所同具的特色。本书上卷与中卷的大多数作品,其文采似不如《剪灯新话》。然而,下卷有几则故事词藻绚丽,属对自然,与上、中卷不同。如《青城隐者记》写士人李有在青城山随一老叟游览:
则见云寒翠嶂,烟锁琪林,岩桧铺青,泉声漱玉,真若神仙之境。复转一迳,则见川平地广,茆屋参差,鸡犬声喧,桑麻掩映,居有百余家 。
作者以“云寒”以下十六字,极力摹写山、水、泉、石,用秾丽繁缛的笔触反衬清雅迷濛的景致,如果与素以雕词镂句著称的谢康乐诗文相比较,也不会逊色的。 “川平”以下十六字,写山村农家,虽然也用骈句,却与山景不同:作者未用惊采绝艳的词语,而听任自然描绘, 自然骈对,田畴茅屋,鸡犬桑麻,这一片恬淡静谧的境界,也在自然而然中出现,足见笔力不凡。
下卷还有几篇在立意上也有创新。以下且以《两教辨》为例。自从后汉明帝传入佛法以后,历代封建王朝,一般都存在着儒道释三家之争,历代文人从哲学角度发表了各种不同的见解,但在小说创作上,以游戏笔墨将观点阐明或驳到对方,还不多见。 《两教辨》在这方面是有开创之功的。作品以蓬溪士人韦正理,在旅途中遇见仙僧和仙道,并亲聆争辩的经过,作为整个故事的骨架,形象、深刻,又较全面地阐述了作者是道非释的观点。如僧道有关圣人问题的辩论:
老僧曰:“列子称佛为西方圣人;何不言老子为圣人乎?”道人曰: “自生民以来,未有如孔子之圣也。孔子尝曰:‘□国老聃,博古而知今,是吾师也!’孔子犹称之师,非圣人而何?彼列子者,荒唐之徒,乌足信哉!”语言诙谐,说假又真,这样的笔墨,瞿佑、李昌祺虽然也用过,但是在道释之争上,本文还是第一篇。
本书对明后期拟话本小说较有影响,约有以下两篇在题材上被万历年间的冯梦龙《古今小说》选用:卷中的《续东窗事犯传》被改写成第三十二卷《游酆都胡毋迪吟诗》、卷下的《木绵庵记》被改写成第二十二卷《木绵庵郑虎臣报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