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设彀的修辞手法与语句例子
[定义]为了诱使对方说出自己想要的结果而故意设下一个话语陷阱,然后再一步一步地将对方引到这个陷阱中,让对方在“受骗”的同时又有恍然大悟的感觉的一种修辞方式。又称设收、诱问。
[例释]
例1:黄宏:我是修鞋子的,我不卖鞋钉。
巩汉林:修鞋子的为什么就不能卖鞋钉呢?
黄宏:你能到澡堂里买拖鞋吗?
巩汉林:不能。
黄宏:你能到饭店买大勺吗?
巩汉林:不能。
黄宏:你能到公安局买手枪吗?
巩汉林:不能。
黄宏:那你能到修鞋店买钉子吗?
巩汉林:不能。(小品《鞋钉》)
例2:甲暗恋乙很久了,他很想在高考填志愿的时候和乙报考同样的学校,但又不好意思亲自去问,只好向乙的好朋友丙打听。
甲:嗨,你知道乙报考什么学校吗?
丙:你能保守秘密吗?
甲:当然能。
丙:那我也能。
例1中巩汉林饰演的商人要从黄宏饰演的修鞋人手中买几个钉子,修鞋人不卖,认为这样有违修鞋之道,但商人认为这没什么,非要买,于是修鞋人连用几个问题将商人一步一步引向自己所设置的“陷阱”。既然不能到澡堂买拖鞋、不能到饭店买大勺、不能到公安局买手枪,那当然也不能到修鞋店买钉子。这一番推理使商人理屈词穷。例2中甲想从丙口中探取到他暗恋的女孩乙的报考信息,但丙和乙是好朋友,不会轻易地把好友的情况泄露给别人。因此,她先设下一个话语圈套,问甲是否能保守秘密,甲肯定会说“能”,而这正是她想要得到回答。既然你能保守秘密,那么“我”也能保守秘密。机智的回答既使丙巧妙地“脱身”,又使甲无话可说。
[辨析]设彀与歧疑。两者都含有引话语接受者上当的意图。区别是:
(1)设彀是表达者为了诱使接受者说出自己想要的结果而设置话语陷阱;歧疑是表达者为了造成接受者的误解或疑问而故意保留关键性话语。
(2)设彀不会使接受者产生误解;而歧疑则恰恰利用了接受者的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