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苏轼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这是一首咏怀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夏,时作者谪居黄州。词作中心内容在“转斜阳”三字。上片所写景物由“转斜阳”之过程中看出,结尾二句所发感慨,也是“转斜阳”之时的内心感受。词作将自然界的客观物景与自身的主观世界完全融为一体,充分展现了对于社会人生的看法与态度。
“转斜阳”,指漫步在夕阳之下,即在黄昏时候外出散步。这是抒情主人公的全部行动。“村舍外,古城旁”,点明人物活动的场所范围。而“杖藜徐步”,即用以修饰“转”,谓其拄着拐杖,悠然自得地在夕阳下漫步。一个“徐”字,既写出了漫步的情态,也传达了漫步时的心态。而且,也正因为是徐徐而来。才能如此真切地体会大自然的一切以及社会人生的各种滋味。
上片的景物布置,由远处的山林,到近处的花竹粉墙以及眼下的小池塘,再由小池塘到空中的白鸟及水面红蕖,当然包括小池塘边上的乱蝉与衰草。这一切,排列匀称,组织严谨,这都是由一个“徐”字所摄取的镜头。这一切,在夕阳余晖下构成了一幅山村原野风景画。
下片说这幅风景画出现的原因,谓:这是由一场夜雨所冲刷出来的。这场夜雨,既使眼前出现了如此美好的画景,也使得这短暂的人生增添了一日凉爽的天气。“殷勤”、“又得”,颇带感情色彩。本来,在炎热的夏日,来一场夜雨,是很平常的一件事,但诗人却把它看得很重要,以为这是天公所特赐,即以“殷勤”二字,表示对天公的赞叹,以“又得”二字,显示内心喜悦心情。诗人以为,这是一生当中所值得高兴的一件事。因此,他才特地在雨晴之后,到村舍之外、古城之旁的原野上,迎着夕阳余晖漫步,以尽兴领略大自然所赐予的一切。
诗人的这一举动,体现了他对于大自然以及整个社会人生(“浮生”)的态度。所谓“浮生”,即:“其生若浮,其死若体。”(《庄子·刻意》)几经波折,诗人似乎已经渗透。因此,对于眼下受贬谪的遭遇,虽不免有点耿耿于怀,但也已经能够自我解脱,即:经此一场夜雨,又得到一日凉爽的好天气。词章体现了诗人净化了的精神世界。
郑文焯《手批东坡乐府》称:“渊明诗:‘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此词从陶诗中得来,愈觉清异,较‘浮生半日闲’句,自是诗词异调。论者每谓坡公以诗笔入词,岂审音知言者?”郑氏以为,苏词从陶诗中来,又与陶诗异趣,这是颇有见地的,但以为并非“以诗笔入词”,却未必切合实际。其实,在词中抒写人生感慨,所谓“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这正是“以诗法入词”的体现;这是作者对于“代妓女立言”这一传统的词体的改造,只不过是作者未曾把词变成诗罢了。这是不可忽视的客观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