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李煜《捣练子令·深院静》原文、翻译及赏析

(五代)李煜

捣练子令·深院静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据专家考证,这首小令乃李煜亡国前之作。作为南唐后主,尽管他可以获得一切物质的享受,但由于国难家愁日渐深重,现实生活本身对他有日益加剧的威胁,因为他的心境是不安的、愁苦的。这首词并未写他心境不宁、夜长无寐的具体内容,只是抒写了一种空落、凄楚的情境。全词大抵是铺写一系列景物意象,渲染一种寂寥清冷的气氛,但我们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来补充作者故意留在画面外的种种内容。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这一连串具有特定内涵的意象便集中地给我们创造出一派秋夜寒凉凄清、庭院空落静寂的意境:院深而静,庭小而空,词人身处这样寂寞清冷的环境,谛听着断断续续传来的捣衣声和一阵阵秋风吹刮的落叶声,心头更不胜秋夜的凄情。“砧”即捣衣石,妇人在捣衣时往往因看到衣服就思念她离家的丈夫,词人就把这种特殊的事体一般化,作为引动别情的象征。又因秋风起,天气凉,更易感到孤寂的难堪而怀念离人,为使这一形象更具体、更有表现力,就加上一个“寒”字,成为“寒砧”。“断续寒砧断续风”一句中同一词语的重叠,不仅造成音节上的反复美与节奏美,而且加浓了以有声反衬无声(“静”“空”)的艺术效应。“无奈夜长人不寐”是全词唯一的点题之笔。我们的抒情主人公是因庭院空寂与砧声风声的不断而愈加长夜不寐呢,还是因为长夜不寐而更感到庭院的空寂与砧声风声的捶心?或因或果,或互为因果,反正由于这一句人物心态与情态的呈现之词,使上述一连串意象变为一个有机的、有生命的整体,使他们都同人物的意绪情思联系起来,成为人物内心世界的写照和外射。“数声和月到帘栊”这最后的尾声真可谓余音袅袅,意味无穷:“月”增添了全词的意境之美,使我们不仅听到了深院小庭中断续传来的砧声与阵阵吹过的风声,而且看到了那淡淡地洒在庭院中的朦胧月色;而“数声和月到帘栊”不仅是对前文“砧”“风”的照应,而且把光与声音两个分属于视觉与听觉的意象,并汇于一起,使人似乎感觉到声音也具有了光影,光影也具有了声音,它们在通感中一起进入了词人的艺术感觉世界,如同它们一起传照进深院小庭的帘栊。

语言的终结才是想象的开始,我们可以设想抒情主人公长夜不寐的种种原因:他是焦心于国运的艰危,抑是思虑一个委曲求全的对策;他是预感未来的不测,抑是怀念那“留连光景惜朱颜”的往昔;他是追思已过世的大周后(娥皇),抑是担心小周后和众宫娥将来的命运?他也许是思念被羁留于汴京的弟弟,抑是追怀已经作古的父兄……总之,是千思万虑、新愁旧恨,萦绕着他那多感多思的心,方才夜长不寐,辗转反侧。詹安泰先生根据“寒砧”二字,认为此词是“离怀别感”的集中表现,这自然是不错的,但我以为作这样内涵上的具体限定,反而缩小了它画外音中的丰富意蕴,我们不妨联系词人所处的历史背景和他当时的实际处境,作一些宽泛的联想,这并非主观的臆断,而是一种合乎情理的鉴赏——一种为审美欣赏所容许的接受主体的再创造。